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福建省农业综合开发纪实

栏目:资讯    来源:互联网    作者:山歌    发布时间:2017-04-05 12:18   阅读量:14031   

“靶向投入,精准开发,把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福建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省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陈东荣对农业综合开发作了这样的解读。

以财政资金补齐农业农村短板,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将人多地少的福建引向精细农业、高效农业之路,是福建农业综合开发内涵所在。2011年至2016年,福建财政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63亿元,实施土地治理项目273万亩,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820个。

新农田里长出新农业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人均耕地为0.5亩,是全国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耕地不仅绝对值少,还存在地块小、地形坡度大、灌溉条件差等特点,中低产田耕地占比达83%。对福建的现代农业生产来说,怎样才能实现“适度规模”“藏粮于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难点。

2月,在武夷山市典村,平静的田野里响起马达的轰鸣声,一台推土机正在田间平整土地。村主任余建忠介绍,典村约260户1000人,在财政资金的帮助下,按照统一的标准,900多亩核心农田已基本完成平整。

把分到自家的耕地,按照统一的规划重新平整,刚开始时,很多农户并不乐意。典村距五夫镇镇区仅4公里,地理位置不错,有多家农业企业,平整后的农田田租很快从每亩400元涨到了近900元。这一实实在在的变化,让所有的农户都动了心。

“对农户来说,提高收益是立竿见影的。”武夷山市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焦新轻说。路修好了,农产品运输方便,省时省工;沟渠修好了,可以防洪抗旱,减灾增收;土地平整了,便于连片种植,机械耕作。

典村的农田建设是福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按照“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的要求,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对土地治理每亩补助1600元。2011年至2016年共投入财政资金44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59万亩,建设小流域治理项目114万亩,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91万亩。

新产业中孕育新效益

“投一份资金,激活一片产业。”陈东荣说:“财政资源很稀缺,每一份投入都要有效益,而且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围绕省里农业特色产业规划,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加大了对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扶持力度。

星村的大坪洲,面积约1300亩,曾是武夷山九曲溪流域最大的荒滩洲地。每至汛期,溪水上涨,将大坪洲附近居民的生活垃圾冲到九曲溪下游,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改造大坪洲,一度是村民最大的期望。根据“以茶养洲”的治理模式,武夷山市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投入资金160万元,带动村里企业自筹700万元,开展土地治理和茶园喷灌工程。现在,千亩沙石地变成了绿油油的茶园,成为农业观光示范区。

福建重点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2011年至2016年共安排财政补助资金6.3亿元,扶持农业产业化财政补助项目358个。带动社会资本投入9.1亿元,安排贷款贴息资金2.8亿元,扶持贴息项目462个。

新园区激活新生机

“从村里租地,雇当地农民,已经投资了近千万元。”胡国强以前是个做箱包生意的私企老板,2015年,他在武夷山市五夫镇与人合伙,租用了500多亩地,成为当地的“葡萄大王”。

2014年,经国家农发办批复,武夷山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试点项目。项目落地五夫镇,涵盖兴贤村、五一村等集中连片的9个村,涉及3家龙头企业和9家专业合作社,总投资达4亿多元。胡国强的葡萄园,被列为规模种植功能板块的建设内容之一,总投资1300万元。

加大对武夷山、沙县两个国家级及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的资金扶持力度,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又一主攻方向。仅2016年,投入武夷山农业综合开发园的财政资金就达2400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6200亩,扶持产业化发展项目两个。

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帮助下,规划面积两万亩,计划总投资8.48亿元的沙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也进入收官阶段。2016年是项目实施的最后一年,当年投入财政资金2080万元,实施小流域治理项目6500亩,扶持产业化发展项目4个。

热搜:农业,福建,农业,福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福建省农业综合开发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