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中新社南京1月11日电 (记者 朱晓颖)11日在南京,地产界人士与城市发展研究学者分析商量中国楼市将来趋向。在他们看来,经历数轮调控,热点楼市回归理性,一线、强二线城市渐入“存量房”时期。
朗诗集团董事长田明持“谨慎”概念对待2017年中国楼市。他以为,去年10月以来,全国新一轮密集的楼市调控潮特别必要。
田明以为,从宏观层面看,若经济增长存在放缓压力,房地产却桂林一枝、楼价和地价一味飙升,是特别危险的。
他视察到楼市交易已出现新意向。去年,“北上广深”每卖出的四套房中,只有一套是新房,新房成交量快速降低。而在南京、苏州、杭州等强二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超出总量的50%,且曲线上扬、趋向显著。这意味着,中国一线、强二线城市步入“存量房”时期,将来,房屋持有、租赁市场将迎来大发展。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举例说,上海在1979年人均住房面积还缺乏3平方米,如今,中国城市人均住宅面积已达39平米,比德国等发达国家还要高,但指标持续爬升会见临空置率等风险。
亚东建设集团总裁刘成刚抱有相似的意见,房价过快上涨透支了消费者,刚需没办法支持。三四线城市仍有大批房屋空置,面对较大去库存压力。
从业多年的田明深信,“中国式”地产开发迎来转型期。地产“黄金时期”过去了,人们所说的“白银时期”不如称其为“运营时期”。“拍地-盖房子-卖钱”循环来去——这样简单粗陋的开发形式一去不返,东部发达地区正向“开发2.0版本”迈进。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表现出楼市降温。截至去年11月,15个一线和二线热点城市房价趋稳,市场降温快速。多个一线、强二线城市楼市交易量回声下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