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石材重镇的涅槃重生

栏目:消费    来源:互联网    作者:安靖    发布时间:2015-05-12 23:47   阅读量:18809   

灵关镇灾后重建规划效果图

灵关镇中坝新区重建聚居区施工现场 记者 孙振宇 王星皓/摄

从宝兴河与青衣江的交汇处出发,沿着原省道210线一路穿越铜头峡等一座座地势险峻的山峦,在行驶过一处处于震后曾出现过大面积塌方的危险路段后,宝兴南大门的第一重镇——灵关镇,终于呈现在眼前。

除了所处地理位置赋予的美誉,在宝兴人的心中,因全县大理石加工企业多集中于此,这里无疑也是一座对全县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经济重镇。这座在宝兴人心中有着颇多情愫的小镇,也成为了“4·20”芦山强烈地震中,宝兴县所辖9个乡镇中受灾最重的一个镇。

原本熟悉的家园变成了陌生的废墟,原本机器轰鸣声不断的厂房有了不曾有过的寂静。百废待兴,今后的路怎么走,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随着去年7月全市灾后重建的全面启动,这里的人们渐渐有了更多可期的梦想。

这梦想来源于对灾后整体重建规划——灵关镇将作为宝兴县城的第二组团,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打造成一座从“面子”到“里子”,从经济到民生,都能紧跟新时期发展步伐的新型现代化城镇。

1月16日,灾后重建已近半年。在这座小镇,新区聚居点内栋栋新居早已拔地而起,原本常驻于老场镇内的企业正在有序进行搬迁,新规划的石雕文化产业基地也已完成基础工程施工,部分企业已重振旗鼓,进场开始基础施工,灵关产业发展全新篇章即将开启……

重镇之重

紧握熊猫老家发展脉搏

除了扼守目前唯一的交通要道,以及汇聚了全县大理石加工产业的优势,灵关镇其重镇的美誉,更多来源于宝兴的区位优势,以及丰富的、不可多得的生态资源和矿产资源。

从地理位置上看,位于夹金雪山之下,作为雅安北大门的宝兴,东邻芦山,南毗天全,西连康定,北接小金,东北则与汶川交界,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目前,陆路交通主要依靠原省道210线。

“加之此次灾后重建中,已相继开工的多条交通重建工程,宝兴的区位优势将得到更大的扩展。而这些道路畅通后,也将为灵关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灵关片区重建委负责人石章健所说的交通重建工程,指的是从天全起,经灵关最终抵达宝兴县城的国道351线和从灵关与原省道210线交汇处起,连接芦山县的芦灵路,以及从宝兴县两河口起,最终连接甘孜州康定县的宝康路。

再看宝兴丰富的大理石资源。宝兴县目前已探明的,以汉白玉为代表的大理石,总储量达30亿立方米。其中,又以享有“天下第一白”美誉、产品畅销海内外的“宝兴白”大理石最为著名。

也正是有了这一基础,处于宝兴连接外界最前沿的灵关,无疑成为了该县最佳的大理石产业基地。灵关超过三分之一以上的家庭通过大理石加工产业致富,进而带动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

在生态和历史人文方面,作为世界第一只活体大熊猫发现地,以及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出产地,享有“熊猫老家”等美誉的宝兴,更有着多达1400多种的动植物资源,以及“八月桂花四月开”、东拉山大峡谷红叶奇观等诸多奇特美景。

如若要将这诸多美景尽收眼底,灵关镇是绕不过的必经之途。也就在这里,随着去年7月,位于灵关镇大沟村的空石林景区旅游合作开发经营项目的正式签约,这座大理石产业重镇今后的发展,无疑又在向着新型城镇化前进的道路上增加了一份厚重、可期的砝码。

“也正是基于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结合灾后重建这一重大机遇,在重建规划编制之初,宝兴即确定了把灵关作为全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突破点的思路。”石章健说,按照这一思路,三年后,灵关不仅将拥有靓丽的外貌、配套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更将走上带动全县经济社会整体可持续发展,群众搬新家、住好房、有奔头、能致富,实现跨越发展的宽阔大道。

彰显特色

展现灵关新风貌

根据灾后重建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以“一城两组团”对宝兴县城进行灾后重建的模式,作为第二组团来打造的灵关镇,与作为第一组团的穆坪镇,在功能上有了明确的划分。其中, 灵关组团定位为中国石材产业城、宝兴县经济与商贸中心,主要职能包括特色产业基地与商贸、公共服务与部分行政管理等。

按照这一思路,宝兴以“白玉之都、灵动河谷”为主题,确定了灵关组团在灾后重建发展中,作为宝兴县经济中心与商贸中心、大理石综合产业城、熊猫故乡南大门,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安全、综合型城镇的新定位。

同时,以此为基础,作为规划设计方的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结合灵关实际情况,在景观风貌上,目前确定了“山城园共融、一河两岸、一轴四带、一城三心”的总体空间结构,即:以灵关沿河两岸为发展空间,以原省道210线为轴,连接北部产业片区(建联-上坝-中坝)、中部生活服务片区(钟灵村)、南部休憩旅游片区之间的绿带(大溪乡),以及所属各区的产业生活中心、生活服务中心和休憩旅游中心。

而在建筑风貌打造上,该设计院采用了不同区域空间、不同特色风貌的规划。“这一规划,不仅能有效避免千篇一律,而且充分考虑了所在区域在产业发展中的不同特色,使之同时具备了唯一性和独特性。宝兴县灵关片区重建委规划组副组长黄宗品这样总结。

按照这一规划,位于规划区北侧的建联村、南侧的大溪乡部分村落,将在重建中,尽可能保持原真性的村落布局。灵关老城区在维持震前街道空间的同时,采用坡屋顶、院落、围廊等方式,在体量、色彩、形式上与传统川西建筑呼应,形成具有传统建筑符号与尺度的新建建筑环境。灵关新城区将主要采用现代建筑材料,现代产业建筑风貌区则以当地大理石、钢结构等材料为主。

“对于老城区的重建,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街巷资源,是该部分规划中的亮点。”站在规划沙盘模型前,黄宗品介绍,这样的规划,不仅能满足交通要求,更能保护灵关人原有的生活习惯,唤回居民对老城区的记忆。

产业发展

做大做强“有机”“绿色”产业

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每每提及灵关,更多想到的是大理石,而忽略了这里正悄然崛起的有机农业产业。

“从2001年初发展至今,公司有机茶叶基地已达3200亩,年产值超过2千万元。”谈起十多年来在灵关发展茶业的经历,海鑫茶业有限公司生产总负责人胡明旭兴奋地说,自灵关以新型化城镇为目标的灾后重建启动后,公司立即投入巨资修建了年加工能力400吨的工厂,产能远超老厂近10倍。

对于新型城镇化将给灵关有机茶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胡明旭认为,大理石加工产业多年来的强势,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灵关良好生态下,有机产业发展的光芒。而今,灵关在重建中,对有机产业前所未有地高度重视,已让包括他在内的很多人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今年,我们计划再扩展300亩茶叶基地,并在上半年修好通往基地的公路,全力着手准备有机茶叶观光旅游。”胡明旭说。

按照宝兴对灵关的产业整体规划,在此前已打下坚实基础的灵关有机农业特色产业,将从资金、政策上得到更多扶持,以实现该产业的做大做强。这些产业中包括:在现有2万多亩茶叶基地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科创中药产业园区中药材深度加工;大溪乡有机产业园建设等。

“在发展壮大有机产业的同时,生态观光旅游也成为了该产业发展中备受重视的全新发展项目。”石章健说。

在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上,“产城一体化”是石章健提及最多的词语。在他看来,“产城一体化”在震前和震后的灵关,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震前,这里生产区和居民区交错布局,不仅局限企业发展,加大了管理难度,也对居民的舒适安居带来诸多难解症结。而在震后,灵关将彻底实现城市中心商业居住区与产业发展区的明确功能划分。

“两者各成体系,却又相互交融;两者既能各施所长,也能去劣存优。”对于灵关原有优势产业大理石加工业的迁移,宝兴并未简单一搬了之,而是采用了“兼并、重组、提升发展档次”的方式,在淘汰无发展前景的小散乱企业时,着力从招商引资、提升生产设施科技含量、研发新产品入手,走与此前截然不同的高端线路,走低耗能、低污染的“绿色”工业产业道路。

整合后,将有29家企业搬入正在修建的宝兴汉白玉产业园区。在这其中,甚至已有企业采购了具有3D打印技术的大理石加工设备。

助力长远

重建中实现增收致富

绝大多数的灵关居民更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新灵关即将给他们今后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家住灵关镇上坝村,今年已58岁的张良清是上坝村自建委的成员。他几乎每天都会到重建聚居区工地走上一圈。“住房重建一天一个样,产业发展前景无限。”张良清谈得最多的,就是大理石加工产业走高端路线后,必将增收致富的喜悦。

而在灵关镇居民舒启文看来,灵关新型城镇化打造解决了“舒适安居”“后续发展”两个难题。以重建后的聚居区为例,沿街住房都有铺面,可作商用。而聚居区内的其他住房也可开展旅游接待。“总的一句话,安全舒适,又能挣票子。”

姜宪云是灵关镇赵家坝临时安置点的临时党支部书记,虽然因工作繁琐而无法顾及自己的生意,但他却对安置点内521名安置群众投身重建的情况了如指掌。“因为安置点内有近300名劳动力,白天这里总是很安静。” 姜宪云说,有的开着货车在工地间穿梭,有的在建筑工地当工人,有的则在当地的大理石加工厂上班,平均每个月都有3千元至6千元的收入,可谓重建、致富两不误。

根据宝兴县灵关重建委提供的信息显示,地震前,灵关已有的大理石加工产业为当地群众提供了近5000个就业岗位,而经过三年重建后,这一产业将能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不仅能满足本地人的需求,也能吸引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而这,也必将对灵关的服务产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记者 孙振宇

热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石材重镇的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