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搞好农房重建群众各有妙招

栏目:聚焦    来源:互联网    作者:叶知秋    发布时间:2015-05-07 08:16   阅读量:8772   

专业施工队的工人正在姜阳英家的工地上忙碌着

五年内连续遭遇两次地震,眼看多年心血修筑的家园变得支离破碎,宝兴灾区群众痛心之余,在考虑重建成本的同时,对重建农房的质量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如今,为了确保建房质量,他们有的变三户为一户,拉起了联建队伍;有的请来了专业施工队搞起了双包;有的更是超过农房抗震标准,在施工材料上加量加价,只为在保证速度的同时,既能控制成本,又能保证质量。

 包工又包料 省事又放心

17日下午,按照此前的约定,记者在陇东镇老场村先进2组公路边,见到了村民姜阳英。而在她身后,前一天才打好地圈梁的300平方米的工地上,经过十多名工人的忙碌,已能见到多个房间的雏形。“房子能修在这里,而且能修这么大,全是按照老父亲的意思办的。”姜阳英说。

姜阳英原本考虑在老房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重建,不过,这一提议当即遭到了父亲的反对。理由很简单,房子重修花钱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一家人能住在一起,要是遇见什么困难,相互之间都能有个照应,心理踏实。

有了父亲的首肯,姜阳英找到了妹妹,一家人开起了农房重建家庭会议,确定了农房重建用地和如何修建的问题。新建房用地距离老屋不到1公里。对于全家人都不懂建房技术的实际情况,一家人通过亲戚朋友的介绍,选择了具有二级资质的民建企业,采用包工包料的方式修房。

“开工干活了,大家都把安全帽戴上,别光顾了速度,忘了施工安全。”说话的是侯福培,作为成都市大邑县明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在宝兴的施工负责人,目前,他所带领的总共26人的专业施工队,分别在陇东镇老场村相邻的三个农房重建工地上轮流施工。施工队基本都是采取双包的方式与农户合作,即在包工程建设的同时,也包了全部施工材料。

在灾区一个多月的时间,已在民建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的侯福培感受最深的是,当前灾区群众对房屋质量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不仅对施工进度有了基本要求,更是通过协商,对水泥砂浆的用量、钢筋的规格都制定了标准。”侯福培说,姜阳英三家联建的工程10月初开工,按照施工进度,预计两个月就能完成主体框架建设。

  钢筋用足量 建起新家园

村民徐孝康家正在建设的新房位于老场村先进1组街道的一侧,属于原址重建。虽然目前只是打好了地圈梁,但临街及屋后已竖起的十来根粗大的钢筋柱却非常显眼。

“每根独立柱都是按照50×50的规格制定的,而且都用了12根直径2厘米的螺纹钢。”徐孝康说,修房前,一些村民曾告诉他,每根独立柱只需用上8根螺纹钢就能达到抗震设防的标准。但为了保险起见,他硬是在本已紧张的腰包里多拿出了几千元钱,为每根柱子又多加了4根螺纹钢。“安全是第一位,要是没有安全,钱再多也等于零。”

对于安全,徐孝康还有更多的考虑。他说,楼房结构中最为薄弱的往往是楼梯间,为了安全起见,他在浇筑地圈梁时,专门在楼梯位置设置了由直径为1.4厘米的螺纹钢组成的加强柱,而且整个楼梯间的宽度也达到了1.4米,远远超出以往的标准。

“虽然超规格使用建材会多花不少钱,但这些增加的成本被联建这种重建方式扯平了。”原来,在原址重建中,徐孝康采用了与邻居联建的方式。“三户人连在一起修,最少可节约三面墙,以及十来根柱子,总共可节约3万元左右。”

交谈中,徐孝康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此刻,他正站在房基后已挖出来的一个长3.5米、宽1.5米、深2米的坑边,时而手拿墨斗线测量,计算模板所需的规格长度,时而拿起小钢锯或铁锤,将各色模板组合在一起。

“这点小活儿难不倒我,只等施工队来了倒上水泥,砌好砖就行了。”徐孝康说,“这是专门为楼房配套的化粪池,咱们农村人也要和城里人一样讲卫生。等家里房子修好后,欢迎大家来耍,不仅屋里是干干净净的,空气肯定也是清清爽爽的。

记者孙振宇

热搜:群众,群众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搞好农房重建群众各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