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
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不到30%
本报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白剑峰)中国医学科学院今天发布《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16)》。《报告》指出,2016年深化医改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保持在30%以下,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报告》认为,中国医改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和社会办医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明显成效。基本医保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稳步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巩固完善医保制度网底,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强化制度衔接、助力精准扶贫。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服务提供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明显改善。医疗服务费用增速得到有效控制。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卫生总费用结构逐步优化。
《报告》用数据概括了2016年医改取得的新进展。一是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婴儿死亡率下降至7.5‰,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19.9/10万。二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综合医改试点省由4个扩大至11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由100个增加至200个。三是分级诊疗试点成效初显。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266个地级市启动试点,探索医联体、医共体等多种分级诊疗模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22%以上。四是基本医保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20元。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50%和75%左右。积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达1010个。五是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推进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谈判药品价格平均降幅在50%以上,并已在29个省份挂网采购。强化短缺药品预警和供应保障,新增9个紧缺低价药品定点生产品种。六是社会办医环境进一步优化。民营医院占比达55.3%,非公立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超过22%。
《报告》指出,我国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三医联动改革的推进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医药卫生法律体系亟须健全,监管法制化和规范化亟须加强,综合监管的手段和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报告》对下一步深化医改提出具体建议:一是进一步强化对医改的组织领导;二是把推进医疗卫生供给侧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三是完善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机制;四是健全医药卫生法律体系,提升卫生治理能力;五是协同推进医学教育和科技创新,发挥对医改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