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讯:打造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
扬宣本报记者曹茸
非典、禽流感、甲流……最近几年来公共卫闹事件多发,对人类健康形成极大伤害。保护人类生命安全,农业科学家应该怎样做?由江苏扬州大学焦新安教授任首席专家的农业部人兽共得病防制新技术及免疫机理研究创新团队,对准人兽共得病这一重大领域,展开疫病流行、传播、致病和免疫等有关的机理机制基础研究,精心编织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
盛夏的扬州,早上5点多,团队成员、扬州大学教授黄金林带着学生,早早前去试验基地。接下来的4周里,他们要待在本地农业龙头养禽企业,进行鸡体内曲折菌的定量分析和动态监测。
“我们是从鸡屁股上抠出的试验数据。”黄金林笑着告知记者,这个检测,已经做了3个大型养殖场,连续了两年时间。从鸡蛋孵化到成鸡的出栏,再到鸡肉的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这条产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没有漏掉。
动物身上有哪些对人类无害的病原菌?在从农场到餐桌的生产加工过程当中,它们会对食品安全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人兽共得病研究中的“元问题”,是扬州大学创新团队着力研究的一个方向。团队前后展开了禽流感、结核分枝杆菌、沙门菌等重要食源性人兽共得病原菌的定性、定量迅速检测新技术等的研究;并以禽肉、猪肉生产加工为模型,对食品生产加工流畅全过程当中曲折菌和沙门菌等的浑浊猜测和风险进行分析,树立了合适我国国情的“从农场到餐桌”食源性病原菌定量风险评价,其原理与办法相同实用于其他食源性病原菌和食品的安全防控。
由团队刘秀梵院士牵头完成的重大成果“我国新城疫病毒进化和基因VII型新疫苗创制”,是国际上首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免疫原性强、毒价高、毒力低、与如今优势流行株配套性好的疫苗毒株,也是国内首个将削减排毒作为效检质量标准的新城疫疫苗,处于国际抢先水平。2014年,该疫苗取得国家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截至如今,该疫苗已转让7家企业并进行了规模化生产,2年来累计生产销售近37亿羽份,推行应用到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疫苗企业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近1.3亿元(新增利润),养殖业用户应用后削减经济亏损或增效近30亿元。
2013年至今,创新团队已前后协助多个大型养殖场制定H5、H9亚型禽流感免疫程序和生物安全办法,前后屡次向农业部和江苏省提出禽流感的防控建议。团队还推出了奶牛结核病、禽流感、沙门菌病等病原的防治、防控关键技术3项,成果已推行至江苏、上海等10个省市的40家企事业单位示范应用,带动有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