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新时代呼唤“市民下乡农业进城”

栏目:资讯    来源:互联网    作者:张璠    发布时间:2017-04-24 11:08   阅读量:13563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郭习松 通讯员 刘世民 实习生 彭之宸

谈中国农村问题,温铁军是一个无法绕开的名字。1951年生于北京的他,被誉为“中国农民的代言人”,媒体还给了他一个“温三农”的雅号。

4月20日-21日,温铁军先后走进新洲徐治塆、红安一清书院、罗田张家冲,实地考察了湖北乡建实践,并参加了张家冲首届苍葭乡村论坛。他对三地实践及武汉市新出台的市民下乡“黄金20条”,大加点赞。

新时代要考虑“新三农”

温铁军,现任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主任、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即提出“三农问题”概念,强调“三农”问题不是“农业、农村、农民”,而应该是“农民、农村、农业”。

在21日的论坛上,温铁军再次强调这个排序,认为“农民”在“三农问题”中始终是第一位的。只是新时代,需要考虑的不再是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农业增产这“老三农”概念,而应该包括农民权益、农村治理和农业安全可持续在内的“新三农问题”。

温铁军表示,“三农问题”不是中国的个别现象,而是全球发展中国家普遍、长期存在的困局,任何国家和政府都没有采用短期、激进手段去解决的先例。中国如果照搬西方社会旧模式只会走进死胡同。“这需要从供给侧结构上进行深刻改革。”温铁军说,日韩模式比较适合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这种模式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建立综合性的农会和农协,有利于通过一二三产融合,使增值收益主要留在组织手里反哺农民,弥补弱势小农在一产领域的收益不足,这样就稳住了农村,也稳住了农民。

“市民下乡”和“农业进城”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必然趋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绿色生产方式。”温铁军认为,适应这一生产方式的变革,就是要引导市民下乡,农业进城。即既要引导农民在城镇创业,有余钱的市民到农村创业,又要引导农业进城。“农业不必一定是农民搞,市民也可以搞农业;城市不排斥农业,也应该有都市农业,既是景观也是生态。”温铁军强调,城镇化进程中最需要的是农业三产化创新,而不是工业化改造农业。

温铁军援引中国社科院的一份报告分析表示,最近十年中国中产阶级的人群将从1.3亿人达到5.3亿人左右。这部分中产阶级,将成为中国市民下乡与农业进城的中坚力量。

以前农民对身边的资源环境、传统文化,没有明确的价值意识,但在市民眼里,这些“土”的东西可能是更有价值的。这就是市民文化对乡土资源的重新“赋值”。

热搜:农业,市民,农业,市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新时代呼唤“市民下乡农业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