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骁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中提出“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近些年,休闲农业在各地发展迅猛,在“三农”中的地位与作用愈发凸现,正在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但与此同时,休闲农业逐步由快速发展期进入到提档增效的新阶段,如何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同时创造更大的效益空间,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休闲农业迫切需要提档升级。休闲农业每年接待大量的游客,但真正能拨动心弦、激发消费欲望的产品并不多。以北京、浙江等地为例,省内游客每天人均消费为千余元,而休闲农业仅为百元左右。农业部联合14部门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指出,“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爆发式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相适应,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存在思想准备不足、基础设施滞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类型不够丰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亟需提档升级。
休闲农业的经营效益亟待提高。休闲农业的投资势头强劲,但营收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导致数量增长迅速、效益相对缓慢。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对于已建成的旅游项目的产出、供给、效率和可持续的问题关注不够,这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要素错配,而且成为有效供给不足、供给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表现形式,也是旅游业的特色业态。产业的发展既要挖掘农业农村资源,也要汇聚旅游、文化、设计、科技等领域要素,用消费的理念及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激发农业的旅游属性,使之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理念:由物质消费向体验消费转变
体验消费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环境为布景,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回忆的消费活动。随着体验消费时代的到来,消费者不再停留于对物质的需求,转而关注心理、情感等方面。旅游与体验有着先天的耦合性,游客的休闲放松、探新求异、社会交往、自我完善等旅游动机,大多需要通过体验消费满足。因此,旅游不只是单纯提供产品与服务,还要为游客塑造难以忘怀的旅游体验。
休闲农业应遵循体验消费的经营理念。当前休闲农业经营的农家饭菜、乡
村住宿、农产品等大多以物质消费为主,虽不乏精品,但不少项目消费者尚无法从中满足其精神感受。这些产品即便离开了旅游目的地,消费者同样可以获得,大大降低了产品价值。因此,经营者要转变理念,营造具有乡村特色、令人回味的旅游体验,在情感上与游客建立联系,以此作为核心产品吸引消费者。
设计:由客体真实向建构真实转变
真实性是塑造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可分为客观性真实和建构性真实。客观性真实关注事物原形的真实,强调展示旅游客体固有的特性,让游客体验原汁原味的产品;建构性真实关注游客自身感受的真实,强调按照游客的想象、偏好、理念等设计产品,让游客体验其所期望的产品。随着大众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不会追问客体的真实性,而是追求可沉迷于其中的意境,所以旅游产品会将美的元素与客体特性相结合,借助艺术的想象和手段营造旅游意境,满足游客的主观期望。
休闲农业同样要围绕游客的期望设计产品。由于城乡资源、文化、环境的差异性,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民风民俗、景观环境等确实是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但是要注重利用创意设计手段,挖掘、提炼、吸收、重塑地域特色,美化场景景观,并与游客的想象、偏好、理念等建立联系。
功能:由观光休闲向多元融合转变
产业融合是产业间不同资源、技术、市场、功能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衍生新产品、新业态、新供给,开辟新市场的动态发展过程。近些年,旅游业倡导“旅游+”,在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基础上,逐渐形成“文、商、养、闲、情、奇”旅游综合要素体系,为产业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同时,当相关功能与旅游相结合时,不但满足了功能需求,还通过旅游体验实现了功能效用的提升,由此增加了旅游的消费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