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0日讯 4月20日19时41分,搭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 596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虹测量雷达、氧化铍陶瓷夹持杆等多个产品配套,从发射、运行等多维度助力天舟一号发射成功,并将为其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提供有力保障。
据悉,作为我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具有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功能。推进剂补加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多天完成。以前无人及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机构主要是电路连接,这次为了补加燃料,货运飞船跟天宫二号增加了液路连接,补加过程控制步骤多,流程杂,出现应急情况还要进行在轨处置,需要地面飞控系统进行复杂的操作。
“这是长虹军工产品再一次出访星际。”长虹军工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以及“嫦娥”探月工程、天宫一、二号等,长虹先后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配套了9大系列、1400多个规格、5万多只电连接器,配套涉及各个系统。此次天舟一号任务,长虹提出了包括测量雷达、氧化铍陶瓷夹持杆等在内的多个产品配套。
据了解,长虹该测量雷达,采用特有的动目标跟踪技术,为发射指挥中心提供火箭发射初始阶段的实时参数和轨道信息,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国内空白,为我国火箭发射提供全天候发射的保障,目前中国所有航天发射中心都已装备该雷达。
而长虹旗下红星公司研发生产的高精度细晶氧化铍陶瓷夹持杆,是天舟一号行波管的关键部件,拥有其他陶瓷无可比拟的机电特性、热导特性,能有效保障行波管处于稳定工作状态。
在长虹军工产业,除了配套军工外,在军民融合领域扮演重要角色。随着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步入“深度”融合新阶段,长虹凭借产业优势,今年以来迎来多重利好。3月,四川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电子科技大学、长虹控股公司联合成立国内首个“电子信息军民融合创新实验室”落户长虹;长虹申报的轨道机车磷酸铁锂蓄电池组、低空无人机搜索告警雷达系统项目等11个项目,纳入四川省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数量居全省首位;近日,长虹与四川发展就化合物半导体芯片、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等三个军民融合项目达成股权投资合作协议。
长虹军工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长虹在军转民、民参军和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多个维度协同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旗下产业涵盖无线电光电整机、配套装备、电子元器件及电子材料等领域,先后承担了“高新工程”、“宇高工程”等多个国防科研项目以及配套装备的研制生产任务,为我国陆、海、空、天、火箭军等军兵种和实验基地提供了大量的武器整机及配套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