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韩会师:结汇多了人民币就要升值吗?

栏目:产业    来源:互联网    作者:肖鸥    发布时间:2017-05-02 20:08   阅读量:17389   

对监管当局而言,现在的人民币市场可能是相当令人舒服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人民币对美元跌跌不休的势头在今年被成功踩了刹车,贬值预期也随之明显淡化,已经有不少曾极度看空人民币的境内外机构开始对人民币发表乐观看法。

二是结售汇市场对人民币施加的贬值压力明显减轻,银行代客结售汇市场每月新增的逆差已经下滑到100亿美元以下(扣除衍生合约的当月履约数据)。按照这个速度,即使逆差格局在2017年得到延续,那么对外汇储备所施加的下滑压力全年最多也就1000亿美元左右,这当然谈不上任何潜在的国际收支风险。

这种局面的形成不可否认有美元疲弱的功劳,但美元所发挥的作用其实有限。今年截止4月底,美元指数下跌了大约4%,而人民币兑美元双边汇率仅小幅度升值了0.8%,同期欧元、英镑和日元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分别为3.6%、4.8%和4.9%。

不难发现,人民币在今年只是对美元有所反弹,但总体上是比较疲弱的,截止4月21日,今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贬值了2%。但正如笔者在此前文章中反复强调的,对于现阶段的人民币而言,唯一重要的就是对美元的汇率,因为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和民众只盯着美元,只要对美元的汇率稳定了,市场的贬值恐慌一定会淡化,事实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除了美元走弱以外,人民币市场情绪趋于稳定的更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我国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效力和民众个人购汇增长潜力的不足。

在看似无比强大的个人购汇大潮逐渐退去的情况下,受到“实需”原则严格监管的企业购汇就成了人民币市场调控面对的主要矛盾。事实证明,我国对资本流动加以监管是相当有效的,虽然这与我们在大学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大相径庭,也令很多学者很不舒服,但我们也只能尊重以下数据。

2015年8月,也就是贬值压力和贬值预期最大的时候,当月银行代客购汇规模(即期+远期)曾逼近3000亿美元,但随着监管的趋严,购汇规模迅速萎缩,9月份就下降到2000亿美元,10月份跌至不足1300亿美元。到了今年1季度,月均银行代客购汇规模(即期+远期)约为1300亿美元。换句话说,境内购汇市场对人民币所能施加的贬值压力基本上被锁定了。

此处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并不单独公布个人和企业的结售汇数据,所以上述购汇数据是个人和企业购汇数据的总合,但由于2015年8月之后,个人购汇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可以推测同期企业购汇规模的萎缩速度要比上述数字表现的更快。

在购汇的潜力被“锁定”之后,企业的结汇意愿就成了影响人民币最重要的变量了。之所以今年结售汇逆差明显收窄,直接原因就在于市场结汇意愿的增强。例如,今年1季度,尽管货物出口同比仅增长了8%(美元计价),但货物贸易项下的结汇规模却同比增长了15%。

现在看来,能否让企业有所抬头的结汇热情保持下去,就成了人民币后市能否从交易层面彻底打消贬值压力的关键。从目前的结售汇逆差数据看,由于逆差规模已经非常小,似乎只要结汇意愿再强上一点点,结售汇市场就可以恢复均衡,甚至转为顺差,人民币的贬值压力也可以基本消失。但是,实际情况可能没有这么简单。

巨大的不确定因素在于,对购汇的控制力度是否会一成不变。如果随着结汇规模的上升,监管当局对购汇的控制力度随之减轻,且减轻的程度与结汇规模的上升幅度大体相匹配,那么就可能出现结汇上升,购汇同步上升,结售汇小幅逆差得到维持的格局。

在上述格局下,即使美元指数继续贬值,人民币对美元也很难明显升值,顶多维持横盘,但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将趋于贬值。这样做可能达到三个效果:

一是有助于保持出口竞争力;

二是逐渐减少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干预,令外汇市场调控尽可能有秩序地恢复到2015年8月之前的状态;

三是实现外汇储备的平稳下降,在降低央行外汇储备管理压力的同时,又不至于导致市场过度焦虑。

当然,以上仅仅是笔者的猜测,但若猜测成真,那么1-4月份这种“美元贬值,人民币难升”的格局可能会得到延续,对于那些盼着人民币回到6.85附近再购汇的朋友来说,短期内,您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祝各位老朋友好运,也祝人民币好运。

热搜:人民币,人民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韩会师:结汇多了人民币就要升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