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临沂5月2日讯(记者 李春晓 通讯员 石静)在精准扶贫的路上,“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外在帮扶必不可少,“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内生动力更为可贵。在临沂临港区的扶贫车间里,就生动演绎着政府和企业联手搭台找路子,贫困人口奋力追赶奔小康的脱贫大戏。
大河西扶贫车间。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临沂临港区扶贫车间的设立为贫困户奔小康打开了一扇致富门。大河西村曾是省级贫困村,近年来,随着临沂临港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村里的老百姓都搬进了新社区,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他们或在企业上班或发展高效农业,或自主创业,纷纷过上了好日子。然而,在奔小康的路上,一些年龄偏大、缺乏技术的人却掉队了,贫困户的帽子始终摘不掉。为了让村民早日脱贫,临沂临港区为该村选派了第一书记,在第一书记的帮扶下,争取扶贫资金65万元,利用村里的闲置土地,建起了占地2100平米的扶贫车间,租赁给山东旭升服饰有限公司做代加工,提供就业岗位近300个,并优先为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全村27户53人在“飞针引线”中实现了脱贫致富。
“这个活简单,上手就会。就在社区里,抬脚就到了,工资按计件算,时间自由,工作、家庭都耽误不了,一个月拿3000多块钱没问题。”大河西村村民韩善芳高兴地说。
扶贫车间不仅照亮了贫困户的致富路,也让企业、村集体和广大村民成了受益者。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订单量的增加,我们企业出现了用工荒,用地难问题,租赁村里的扶贫车间,不仅节约了成本,也让企业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解决了企业的发展需求。”山东旭升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卢金河说。
扶贫车间的落地投产,是大河西村的喜事儿,一方面能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老人、留守妇女及部分贫困户就近就业,实现“工资性”脱贫,另一方面也让村里获得了集体收入,增强了发展后劲。“作为区里派驻到村的第一书记,在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的同时,我们还要千方百计帮着村里增加集体收入,让村集体有钱干事。我们把租赁扶贫车间的收入作为村里的发展基金,除了为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及村里70岁以上老人提供生活保障外,还用于完善社区配套、优化社区服务、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等,真正实现惠民利民。”大河西村第一书记杨发全说。
临港区金典坚果扶贫车间。
除了农村社区,在各大企业,扶贫车间也已遍地开花,成为临沂临港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在临沂临港区亚进食品的泡菜车间里,工人们正熟练地将一颗颗白菜切分、包装,据了解,亚进食品有限公司共安置了24名贫困人口,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现已全部脱贫。
扶贫车间的设立,不仅让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也让亚进食品获得了“真金白银”的红利。“通过设立扶贫车间,安置贫困户就业,去年我们成功申请到了500万元的富民生产贷,并享受全额贴息,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同时,我们还结对帮扶了100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每年给他们1200-1500元扶助资金。”亚进食品工作人员郭茂芹介绍。
扶贫车间在政府、企业、村集体、贫困户之间画出了一个互利共赢的同心圆,实现了四方多赢。让政府开辟出脱贫攻坚的新路子,为企业激活了发展新引擎,让村集体焕发了新活力,让贫困户看到了新希望。
然而,扶贫车间推行之初,企业的热情并不高,他们认为贫困户大多为老弱病残,是个“包袱”。为了激发企业积极性,临沂临港区开出了一些列政策清单,设立“扶贫车间”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创业扶贫担保贷款政策;新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签订劳动合同的,可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在12个月内给付报酬达到当年省定贫困线标准以上的,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扶贫车间”一次性奖补。政策甫出,各大企业的积极性高涨,成了扶贫战线上的生力军。仅2016年,就有10余家企业设立了8个扶贫车间、20余个扶贫加工点,全区共建设了247个扶贫大棚,临沂临港区发放的富民生产贷达2300万元。小小的扶贫车间,让临沂临港区扎稳了脱贫攻坚的产业根基,也让就业扶贫交出了漂亮答卷。
“就业扶贫是拔穷根、摘穷帽的关键。扶贫车间作为就业扶贫的重要载体,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今年以来,我们通过组织各类招聘会、开设技能培训班、设立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实现就业3054个,其中,通过扶贫车间脱贫的人数已达到470余人。扶贫车间把贫困人口扶了起来,让脱贫群众富了起来。”临沂临港区人社局副局长孟祥勇说。
在临沂临港区,小小的扶贫车间,开足了马力,传递着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的满满正能量,给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据了解,除就业扶贫外,在扶贫攻坚战中,临沂临港区还打出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孝心养老、文化扶贫、人才扶贫、教育扶贫等一整套组合拳。截至目前,全区贫困人口由10929人减至2207人,年底将实现全面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