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猎头朋友跟我咨询一家公司的情况,算个半知名的电商品牌吧,之所以说半知名,是因为在此前我完全没听说过,而且这家在其所在某垂直领域里号称排名第一,而这份他们提供的榜单里,似乎第二和第三反而更有名。后来经朋友提醒我又想起来,在上半年某大火的真人秀节目中,该公司的创始人兼CEO还以选手的身份参加过,当然,其表现令我记忆犹新(因为太LOW)。
简单的查了一下这家公司网站流量(某第三方预估),大概日IP几千吧,当时我就脑袋一热,几千IP就敢估值百亿,这做投资的是不是都疯了?冷静之后再查了一下排名第二的,这下就对了,日IP也是几千;不过不同的是,这排名第一的人均PV只有3,而排名第二的却是5。
好,继续查APP流量,毕竟现在APP比网站火的多。关于APP流量也有一些第三方工具,但不是很客观,我的策略是看官方市场的数据,第一组是APPStore的排名,第二组是找几个不出名的安卓市场来比对(为什么不出名?因为出名的一定会刷!刷!刷!)
先看APPStore(避免麻烦,就不截图了),排名第一的在APPStore的评价数是1200多,而排名第二的2万多,呵呵,差了小20倍;
再看安卓市场(选了一个比较冷门的市场),排名第一的,下载量是480万次,评论量是1000左右;排名第二的是3千多万次下载,5000多评论;高下立现;
不仅如此,在安卓市场上,这所谓的排名第一,综合评分只有2.2(排名第二的3.4),而且在评论区看到了大量的吐槽内容,随便截图几张。
给猎头朋友回复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倒不是因为这家公司恬不知耻的自吹自擂行为,而是在仔细审视了市场里的评论,再到这些网站或APP翻阅了他们的商品后(包括排名第二、甚至第三的公司),我觉得未来这类垂直电商可能面临的末路。
1、均不具备竞争门槛
无论排名第一还是第二,其销售的商品无论在价格上还是特色上都没有任何竞争优势,也就是说你买的东西,别人家也有(准确的说,你买的好东西,别人家也有),而且可能比你还便宜,物流和售后还更好,更可怕的是人家的流量还比你大!(买啤酒的时候顺便拎一包纸尿裤)
在京东和天猫几乎独霸电商市场的现在,很难想象做同样的品类,没有更好服务(物流售后等)的情况下,如此的垂直电商将如何生存,所谓的百亿估值又如何兑现?
2、假广告引流骗取注册
评论中大量出现用户吐槽,因为看到特别的优惠活动才下载了APP,但直到最后才知道,所谓的优惠还有各种限制,比如广告是免费领取,但实际上需要消费一定金额后才可以获得,等等不一一列举;这种行为明显就是为了冲注册用户和APP下载量所做的广告。短时间内在数据上一定会有不错的表现,但这种玩法无异于嗑药,一旦失效就随时面临毒发身亡的窘境。
关键是,数据是给谁看的?给顾客吗?老板吗?当然不是,是给投资人看的!引鸩止渴也许是不得已的选择,但垂直电商绝对不是这么玩的!
旧文中曾经总结过电商的几个要素,商品、价格、售后和物流,作为垂直电商也不例外,在物流和价格上是几乎不可能和大平台竞争的,但如果在商品和售后上还没有特点的话,只能是死路一条。
这里提一下某易的某选,起初以为无非是凡客翻版,但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某选在商品这个基本点上完全超越陈年,这才是垂直电商应该的选择思路!而不是直接与京东、天猫死磕!
当然,某选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电商,但不管如何,垂直两个字才是最需要下足功夫的,简单的理解,电商只是商业模式(利润来源),而垂直才是本质,才是黏性的出发点,因此,从这方面来说,更合理的思路是从垂直引申出的电商,而不是电商只做垂直领域。比如,罗辑思维买书,军武次位面卖军品等等,这些才是真正的有可能走的更长远的垂直电商。
总之,在电商市场日益饱和的情况下,想从垂直领域突破的话,一定要避开那几家独角兽的阴影,更不能机械的套用他们的营销推广策略,那只会死的更惨!
最后给垂直电商公司的一个小建议,如果要招聘人才的话,要尽量避开来自电商巨无霸的候选人,因为这些人只会把公司越带越远,多考察“垂直”领域的相关人才,这类人最有可能在行业交错的过程中擦出新的火花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