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河洛美文赏析▏▏司马坡下河奔流

栏目:企业    来源:搜狐    作者:苏婉蓉    发布时间:2017-06-21 14:30   阅读量:7817   

原标题:河洛美文赏析▏▏司马坡下河奔流

司马坡是用来仰视的,黄河是用来歌唱的,就像散文是用来抒情的。当散文遇到司马坡,又遇到黄河,那种被提升的状态,唯有用司马坡牌楼上“高山仰止”几个字来表达最为贴切;站在坡顶的龙亭原饱览平阔的黄河,唯有“心潮涌动”这个词可以形容。

司马坡原名韩奕坡,位于韩城市东南十几公里的芝川镇,是古代晋魏通往长安的必经之路。坡上铺设的石条,被风雨侵蚀得凸凹不平,不时有清晰的车辙映入眼帘,仿佛在昭示着曾经的繁华与世事的坎坷。自从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长眠于此,这里就荣耀地被称为司马坡或司马古道了。

沿古道登上坡顶,便是司马迁祠,前祠后墓。祠墓西望梁山,东瞰黄河,北为立壁,南临深壑,雄踞形胜。祠殿端庄肃穆,供奉着司马迁雕像。墓冢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静谧,仿佛恐惊扰了它的主人。

墓址是司马迁生前自选的。这里依崖就势,负阴抱阳,可谓风水宝地。然而,他的祖茔在距此西北4公里的高门原上。“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他因惨遭宫刑,自认为体肤不全,愧见先祖。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不是贪生怕死之辈,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而宫刑,不仅是对身体的摧残,更是对心灵的戕害与人格的蹂躏,无疑生不如死。但为了父亲临终的嘱托、未酬的壮志,为了自己泣血的承诺、未竟的事业,他选择了隐忍苟活,因为心中还有“诗和远方”。临难一死,固然爽快;忍辱求生,何其英勇!借着狱中昏暗的光线,他与时间赛跑,与命运抗争,奋笔疾书,刚正不阿,秉笔春秋,微言大义,使“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司马迁劳其一生,用14年时间完成血泪之作《太史公书》(即《史记》)。皇皇52万余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把几千年中华文明史梳理得允当分明、清晰可辨,拉开了二十五史的帷幕,成为炎黄子孙瞭望民族发源与壮大的窗口、寻找民族图腾和灵魂的捷径,无愧于“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盛誉!

伫立在龙亭原上,向东眺望,黄河波澜壮阔,滔滔河水荡涤着胸中滞气,形成万千气象。《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迁生龙门,耕牧于河山之阳。”黄河,从遥远的雪山走来,自壶口到龙门,一直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两侧壁立千尺,气势逼人,行至龙门口仅100多米宽。传说正是大禹凿开巨石,才使河道畅通,后人念其治水功德,也称这里为禹门口。过了龙门口,河床陡然变宽,黄河破山峦而径出,泻千里而奔流,灌溉着广袤沃野,哺育着中华民族。

这也许是一种暗合。在完成《太史公书》之后,司马迁突然消失了,在后来的史料记载中销声匿迹。他因何而卒,卒于何年,至今还是未解之谜。其实,千百年来,他的灵魂一直都陪伴着中华民族。他的浩然正气,他的发愤精神,如同他脚下的这条大河,浩浩荡荡,奔流不息。

热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河洛美文赏析▏▏司马坡下河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