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5月20日电(吴涛)18日至19日,第五届(北京)国际服务机器人核心技术及渠道应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导、教授、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科技部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主任王田苗就“服务机器人产业是机遇还是泡沫”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引起行业关注。
王田苗说,众所周知,智能机器人是有长期刚性需求的,不仅仅是智能制造基础装备,而且是在危险作业、抗震救灾、水下空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技术装备,其智能技术正在向家庭、社会以及各个领域渗透发展。
“但是机器人发明已经60年了,从40年前发展工业机器人,从20年前发展仿人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业一直没有爆发,没有像当年数控机床、计算机PC等产业那样规模化发展。”
王田苗分析,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也许是机器人技术体系过于封闭而不像数控机床、计算机PC那样标准化、模块化、开放化,也可能因为机器人发展路径过于仿生化,人们总是想从模仿人的方向进行突破,而忽略了机器人专用服务化等。
“目前服务机器人核心技术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我们不仅应该重点关注精确感知、人工肌肉、认知与情感交互、高效动力电池等关键技术突破,还应该思考分析服务机器人的行业、领域、或家用痛点,在标准模块化、成本控制、可靠性等方面进行突破,单纯仿生从科学研究方面是有意义的,但在产业化方面可能是没有意义的。”王田苗说。
那服务机器人产业到底有没有泡沫?王田苗表示,家用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泡沫,不过有一定的泡沫对推动行业加速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王田苗判断,未来服务机器人产业化发展可能是先to B后to C;先无人机后无人车;先高端医疗设备后医疗微创手术机器人;先聊天、助理后养老陪护机器人;先多机器人协作后无人化工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