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30日电 3月30日,“同发展、共未来,昌发展2018品牌战略暨核心媒体交流会”在北京龙域中心召开。
自2015年成立以来,昌发展以“一站式产业生态平台”为发展目标,潜心经营,此次召开媒体交流会并发布品牌战略及未来战略布局尚属首次。会上,昌发展总经理王颖表示,昌发展通过资本、资产、产服三大业务体系为支撑,以服务于创新创业企业为目标,构建完整的产业服务链条,为企业发展提供集空间、资本、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助力企业全周期成长。在会上,昌发展总经理王颖表示,“未来三年的发展策略,就是做优我们的载体空间运营,做强科技金融的投资,做细做精产业促进的服务。我们希望运营资产面积100万平米,参股基金规模200亿,服务的战略伙伴企业1000家。”
在此次交流会上,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副主任王晨光表示,昌平区享有三城一区政策福利,将来北京市的产业发展,主要的人才将集中在包含昌平区在内的一千平方公里,土地资源的规划,土地的供给,包括政策的支持方面将是集中在这里。
依托昌平区既有高科技产业优势和昌发展的市场化运作,其正成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路由器”,为区域产业升级的强信号保驾护航。
昌平打造科技高地
昌平应对北京市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这一重大举措,提出要从“三城一区”联动发展考虑,发挥地处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连接点的枢纽作用,进一步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同时,加快引入民营研发机构、转制科研院校、高科技企业、外企研发中心等多元主体,组建不同形式的创新联合体和产业技术联盟,推进央企之间、央地之间、央企与其他主体之间协同创新。要以未来科学城为主,包括生命科学园在内,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为“三城一区”连成创新走廊、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如今,依托未来科学城、昌平园中心区、沙河高教园区、北京科技商务区(TBD)、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一批重点产业功能区的产业资源禀赋和既有的高科技人才优势,昌平区已成为能源环保、生物医药、信息技术、高端现代制造和科技服务领域的领头雁,在“海聚工程”、“千人计划”专家学者以及15余万技术人才的引领和集聚下,创造出千亿级产业2个(能源环保、电子信息),百亿级产业3个(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装备),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全区经济发展驶入新航程。
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副主任王晨光在此次交流会上表示,未来昌平区将突出科技创新示范区的引领作用,重点围绕未来科学城、昌平园中心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打造上下游齐备,全产业链的高科技产业生态圈。
昌发展助推产业升级
2015年5月,昌平区政府全资设立了产业生态投资运营平台——昌发展,主要致力于开发、运营产业园区,整合创新孵化和科技服务体系,开展股权投资并集成综合金融服务。至此,一个围绕产业生态要素,抓住空间、服务和资本核心,集“资本、人才、技术、信息、文化、空间”于一体的一站式产业生态平台正式诞生。
“我们认为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需要的产业要素就是空间服务和资本,所以我们的产品就是产业发展的空间,产业基金的投资,以及产业促进的服务。这也是我们的三个产品体系和我们的业务体系,那就是资产、资本和服务。”昌发展总经理王颖表示。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截至2017年,昌发展资产总额达到79亿元;在资产管理方面,昌发展收购、开发、运营项目共12个,共计64万平米,主要分别分布在回龙观、天通苑及昌平新城三个区域内,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盘活资产;在科技金融方面,从2017年3月设立至今,昌发展自主管理的两只母基金在大健康、智能智造、TMT、文化等领域投资了一批一线基金,合作基金超过20支,总规模116亿元,直接、间接投资项目近200个,投资企业估值逾1300亿元;在产业服务方面,形成了助力企业全方位发展的专业化产业服务链条,吸引一批创新企业入驻,大力地推进昌平区产业发展向高精尖领域集聚。
正如昌发展总经理王颖所说,及至2018年,昌发展正形成跨越式增长。
在昌发展,以“双创”、“硬科技”为代表的龙域中心,高科技企业入驻率达到了80%,事实上,龙域中心只是“回+双创社区”的一部分,以昌平区腾讯众创空间为中心,一个“回”字形分布的双创矩阵正在形成。
回+双创社区主要围绕“回龙观”和“天通苑”两大居住社区,整合部分农村劳动力产业安置用房和部分社会低效物业资源,依托创新人才聚集的优势和昌平区已有的产业资源建设创新创业聚集区,实现“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创业”,为“业城融合”和“新型城镇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我们服务创新创业企业,我们要以这种视角去助力企业实现他们的空间折叠、时间加速、价值放大,和真正助力企业全周期的成长!”昌发展总经理王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