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消费者报告」一年以后,再读AirPods

栏目:财经    来源:营口热线    作者:叶知秋    发布时间:2018-03-31 15:44   阅读量:6443   
「消费者报告」一年以后,再读AirPods

「总起」

本人大二,电子信息专业AirPods一年期使用者

我对AirPods的关注从发布后的媒体吐槽到跳票时的集体指摘再到陆续供货后其引起的偌大关注和流量一直到今天成为「口碑良品」概莫能外

于此,尊重自己的实际体验我想以一个工科生的角度谈谈「学生党眼中的AirPods」及其相关希望对尾巴们有用并请指正

「消费者报告」一年以后,再读AirPods

16年 iP7 发布会上,AirPods 横空出世。这货算是苹果砍掉耳机接口之后祭出的一点诚意。1288元的定价在当时惹来一片唏嘘,但是至今,AirPods 成为最畅销的无线耳机之一,不出意外地分到了影音市场的一杯甜羹。

「购入」

在16年的苹果发布会上,我认为 AirPods 的风头,或者说给消费者的好奇感和期望值,应该要盖过同时期的 iP7 。毕竟从iP6开始,我们对 iPhone 已经疲劳审美了3年。

是因为砍掉耳机接口才有的 AirPods 还是有了 AirPods 方才砍掉耳机接口?苹果官方的口吻显然是前者,但稍懂营销的阴谋论者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是后者。原计划10月上市,一直跳票到12月,苹果这次不玩“缺货”,他们整了一个“延迟发货”的说法,这让我开始相信那些阴谋论者。

显然,砍掉耳机接口十之八九是为了卖耳机,而且是大卖。

然,于工科生而言,产品本身才是王道。一只重量仅 4g 的耳机,能装下一箩筐的传感器同时续航不俗,我对这样一款产品的猎奇是前所未有的。去年过年,这货在某宝上炒到2k,却热度不减。因为电商抬价,我转向 Apple 官网订了一部,到三月末才拿到货。

「消费者报告」一年以后,再读AirPods

开箱,配对,试听,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朝夕相处。

「听感」

越刻意去听越抓不到你所期待的声音

我深知,功能层面的浓墨重彩,注定了这是一款音效层面「 just 嗖嗖」的耳机。开箱戴上的初体验,没有过多惊喜和波动,不过也不至于失落。身为电子专业生仅存的一点数字传输常识告诉我,再怎么被神化也逃不开蓝牙,而当下蓝牙传输的成本和瓶颈摆在那里。

理论上,耳机一旦无线,便主打不了音质,AirPods当然不例外。几天使用下来,我越发地理解这样一款声音表现上不那么出色的耳机。

它足以应付大部分人的琐碎日常,虽然听感平平。

「消费者报告」一年以后,再读AirPods

如果非要在音效层面深究,我先根据自身听感给出一个主观的参考(本人木耳),原谅我只能依据手里有的设备(横评设备:AirPods、EarPods、Beats X、铁三角 LS-50):

「消费者报告」一年以后,再读AirPods

以上均以100分制对比打分,不作单独打分,可参考勿较真;参考歌曲《渡口》、《达坂城的姑娘》、《加州旅馆》、《偏偏喜欢你》等。AirPods 的低音会比 EarPods 稍微好一点,其余部分差不多;Beats X 由于入耳式设计声音流失小,基本上比 AirPods 要好;而 LS 作为有线的入门级双动圈耳机,各方面比 Beats X 要更上一层台阶。

最后谈一下降噪,和EarPods一样的半开放设计使得隔音性能几乎为零,只有在一些较安静的地方才能听得苏胡。如果在公车上或嘈杂的大街,那可能真的会脑壳疼。

「佩戴」

对于不喜欢入耳式的人来说AirPods就是人生的跑马灯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对入耳式耳机有着天然的抵触,那种像「马桶吸盘」一样紧紧贴着耳道的感觉。所以我个人是倾向于 AirPods 宽松的佩戴感受的。

「消费者报告」一年以后,再读AirPods

如果说 EarPods 在佩戴体验上算良好的话,那么失去线缆拉扯的AirPods就是「优秀本秀」。每只耳机都是极致的4g,这个参数放到18年,怕也是首屈一指。

说实话,我从来没有戴过存在感这么低的耳机。

至于大家一直关心的稳定性,我谈谈我自己吧,我用了一年,走路,慢跑甚至跳绳,至今未曾从耳朵里掉出来。唯一掉落的几次都是拿在手里甩出去的。

以上观点完全主观,每个人耳形不同无法相提并论,并且我知道不能剥夺入耳式结构在专业领域的主流地位。

颜值上,因人而异。挺多人反感 AirPods 类似于电吹风的形状,包括一开始的我。但一年的使用使我逐渐和解,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佩戴,棍状体实际上是用来拿的,可以方向正确地把耳机自然塞进耳道;二是功能,那根看起来怪怪的棍状体,实际上装进了电池和双波束麦克风。

「续航」

刚开始会焦虑后来没有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焦虑,现在凡是带电池的随身设备,你都要时不时看一下电量,这种焦虑症发于各种 EDC。显然,我想谈的 AirPods 也不例外。

「消费者报告」一年以后,再读AirPods

开始使用的前几周,我会三不五时地查看 AirPods 的剩余电量,包括耳机盒与耳机本身。几次下来,我发现这玩意儿是我所有设备中续航最顽强的,简直是两只「白色小钢炮」。

举个栗子,戴着它夜跑的时候,一个小时的连续播放下来,还能剩80%。换句话说,我几乎不会遇到它没电的时候,因为我戴着耳机(不管是什么耳机),超过三小时就会想摘下来。

谈到这里,我知道所有人都绕不开牛逼哄哄的 W1 芯片,新一类的苹果自研。目前来看,苹果自研芯片仍然是一家独大,iOS身上的 A 系列,AW的 S 系列,以及应用于 AirPods 和 AW 的 W 系列 ,都造就了其业界口碑和市场份额。

「消费者报告」一年以后,再读AirPods

我甚至觉得苹果这么看淡音质的原因在于,他卖的压根不是耳机,而是 W1 芯片。W1芯片为无线连接而生,解决了两个业界难题:

一是续航,二是同步。先讲续航,W1 芯片对低功耗的把控,不亚于iOS上的 A 系列, TechInsights的拆解团队给出的答案是,这个低功耗 SoC 所管控的加速度器等元件也都是超低功耗设计的。

官方称 AirPods 一次充电可聆听 5 小时,再加上充电盒能存储多次额外充电的电量,满足超过 24 小时的续航, 只需放入充电盒中 15 分钟即可获得最长可达 3 小时的聆听时间。

实际体验确实与官方说法几无二致,虽然用了一年后,续航能力有所下降,但是体验上一如既往。

最后谈一下充电,耳机底部那个bling bling的金属环,实际上可以看作充电接口,耳机体与耳机盒之间依靠两个触点形成充电回路。耳机盒本身配备 lighting 接口,最大输入为 5.2V~2.4A,理论上所有苹果充电器都可以为其充电,包括 MacBook 的 29W、61W、87W 的 PD 充电器。耳机盒充电速度大约1.5小时可以基本充满(从0到95)。但是像我这种轻度使用者,一般一周1~2充,基本可以忽略充电时间。

总而言之,使用至今,我几乎没再去刻意查看过剩余电量,现在的习惯是,用到它出现低电量提示音了我再去充。而这样的情况也顶多一周一次。

从这个意义上说,AirPods成为第一款让我没有充电焦虑的设备。

「连接」

我渐渐模糊了以往准备听歌时翻出耳机插上接口的仪式感

「消费者报告」一年以后,再读AirPods

中间有一段时间,AirPods和我的 iP6 连接一直不稳定,恰好那天经过苹果在厦门的直营店,就挂了个号去检测,结果是,我的 iP6 坏了。在店里测试的时候,AirPods 和 iPhone 的传输距离可以长达十米。工程师给出的建议是,最好使用 iP7 或以上设备,来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

这不难理解,毕竟AirPods 是 iP7 同时期的产物。但实际上,iP6 这种古董也可以较好地兼容。

至于连接的稳定性,我觉得这是苹果还有待提高的地方。出现次数最多的问题是一只耳朵有声音一只没有,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会同步,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大概5%,而更糟的情况是,等待一段时间后仍然不行,需要放到耳机盒里重新打开连接,这种情况的概率大概1%。

所以,像我,一般连接 iPhone 使用,iPhone 蓝牙常开,那么只要打开耳机盒把耳机戴上,听到“咚”地一声,连接成功,轻拍两下音乐就直接放送进来。在这个过程中,手机可以完全不拿出来。

「消费者报告」一年以后,再读AirPods

对于大家赞誉有加的连接切换体验,我做个简单说明(使用设备12寸MacBook、iPad、iPX):AirPods通过iCloud连接后会认识你所有的苹果设备,只需在菜单栏(macOS)中显示音量,选择 AirPods,或在控制中心(iOS)中选择音乐,切换到 AirPods 即可。

我个人比较反感的一个地方是 Apple Music ,它的有限曲库和操作方式真的不适合我,而 AirPods 的音乐控制(播放暂停、曲目切换)前期只有 Apple Music 支持。

不过,Apple Music值得一提的地方是,没有任何广告,并且提供 「256 kbps 的AAC格式」高品质正版音乐,对于流媒体播放器来说,是很厚道的。而学生一个月5元的价格,让我可以稍微原谅它的不接地气。

「惊和喜」

有双红外传感、陀螺仪有双波束麦克风、语音加速器苹果把「全世界」都塞进了AirPods但我却连简单的音量都控制不了

「消费者报告」一年以后,再读AirPods

光滑的白色质地,统一精准的开孔和对称结构,使得尽管是这样不折不扣的塑料材质,也能摆脱一定程度的廉价感。

这样的「苹果风本人」,是不允许嵌上任何按钮或凸起结构的。所以苹果给出的方案是,轻拍两下耳机腔体背面,利用运动加速度器的感知来实现呼唤 Siri 或曲目切换的控制。

在 iOS10 里,两边耳机的控制是分不开的,不管你轻拍哪一边,都只能得到相同的响应。而在 iOS11 里,两边功能可以实现分开自定义。

然而,尽管如此,在这样的控制方案诠释中,丧失了功能耳机最基本的音量直接调节。用 AirPods 调节音量只有两条路,一是用母设备本身,二是呼唤Siri。

说实话,我觉得轻拍,呼唤 Siri,然后下达指令,再等系统响应,这个动作过程本身的成本就非常大。一年的使用中,轻拍控制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大概有5%的概率会失败。

并且就我个人而言,但凡身边有人,轻拍呼唤 Siri 本身就变成一件挺尬的事情。所以我一般都用母设备控制音量。

可能有人会说,苹果压根没打算让你频繁调节音量,因为 iOS 会记忆每个设备的上一次音量输出。话虽如此说,而在实际使用中,因为使用场景的不同,我随时可能需要调节音量。

并且,AirPods 上的音量调节似乎没有 EarPods 那么均匀,同等音量,前半部分声音比 EarPods 要小。为低功耗考虑的?总之,我觉得挺反人类的。

「消费者报告」一年以后,再读AirPods

除此之外,AirPods 的功能体验都还「尽善尽美」,红外传感器可以感知耳机是否佩戴而实现音乐的暂停和停止,陀螺仪可以感知用户是站立还是躺卧(尽管我觉得这个很鸡肋,有些人就是喜欢躺着听歌嘛)。

「消费者报告」一年以后,再读AirPods

「吃饭神器」

作为学生党这是我最想说的

我对 AirPods 的好感,很大一部分其实跟我边吃饭边看剧有关。大热天点个外卖端到电脑前看剧,宿舍不好开扬声器,拿出有线耳机简直影响食欲,头戴式无线又重。这时候的 AirPods 简直就是吃饭神器,你应该懂的。

而刷剧看视频,AirPods 的音频质量于我,绰绰有余了。

「?1288」

物料成本和音频质量上看,偏贵了一些。但是从综合体验和同类产品上看,是能买到的最低价位产品,没有之一。

「Tips」

一年使用下来几个建议给大家

1、裸机使用:这里的裸机是指耳机本体不要带牵引绳或其他保护结构,因为它们可能不但起不了保护作用,反而会导致耳机脱落。

2、可塑橡皮清洁法:裸机使用会带来不可避免的脏物堆积在各个开孔,尤其是会粘在金属网膜上。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可塑橡皮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把可塑橡皮拉扯使其软化,可以很好地黏粘死角里的脏物。

「消费者报告」一年以后,再读AirPods

这个方法适用于其他设备的类似情况,可塑橡皮也就比普通橡皮略贵,非常实用。

3、耳机盒不能裸:耳机盒的保护套是必要的,否则不出一个月必「毁容」。淘宝上的全覆盖硅胶套即可。当然,裸机主义者可以忽略。

「消费者报告」一年以后,再读AirPods

「苹果与音乐」

无线物联时代苹果对音乐有着新的诠释

我们知道,在 iPhone 出现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iPod 是苹果的主力军——那些曾经风靡全球的口袋播放器。苹果公司有着源远流长的「音乐基因」,尽管苹果不是专门的影音公司,但其一直以来都生产着一流的大众影音设备来诠释音乐。毫无疑问,包括今天所讲的 AirPods。

「消费者报告」一年以后,再读AirPods

我认为,作为消费者,或许应该站在更高的时间维度上,思考这样一款产品所扮演的历史角色。

2017年7月28日,所有主打音乐的 iPod 停售。这是苹果在9月新机发布前丢给科技界甚至音乐界的一记「重炮」。网友调侃,自携 iPod 或将引领复古潮流?以后的复古穿搭只要夹带一个 iPod 再拉出一条小白耳机就够了。

我知道,早在14年 iPod classic 的退出,就已经注定了这一切,后来 shuffle 和 nano 的出局也只不过是时间等待的结果。因为这三款 iPod ,已经是上个科技时代便携式播放器无力的挣扎。

苹果此举,或许是对无线物联时代试踩了油门。

「消费者报告」一年以后,再读AirPods

过去,苹果诠释音乐主要靠 iPod 小型硬件播放器;随着硬件迭代,iPod 日渐式微,苹果转投软件推出 Apple Music 流媒体播放,官网甚至把 iPod 栏目转移到 Music 栏目下的一个小门类;后来,苹果把自研 SoC 拓展到无线播放领域推出 Beats 和AirPods。

流媒体+极致的无线播放体验,也许正是新时期苹果对音乐的诠释。

不变的是,人们「一直」会听歌,并且愿意为音乐付出代价。这也是苹果所熟谙的。

「总结」

AirPods 以其 W1 自研芯片成为苹果适配的又一典范,不过,再令人赞叹的节目也只能在自家舞台上表演,它逃不出苹果成熟的生态体系。而其之所以引领分体式无线耳机「百花齐放」,是因为 iPhone 用户基数太大,试水成功以后,没有哪个厂商不想在类似产品上拿点份额。

现在,校园里,AirPods 变成最常见的无线耳机之一,百米开外必有一对。我随机采访了几个,大家一致的回答是“好用”而不是“音质好”。从这个层面上说,苹果打的这张“好用”牌,算是 iPod 退出后,又在其音乐部署中扳回的「漂亮一城」。

「消费者报告」一年以后,再读AirPods

我推荐 AirPods 的理由是:

1、它足以应付大部分人的琐碎日常,虽然听感平平。 2、它是一款让人没有充电焦虑的无线耳机。 3、吃饭看剧神器。 4、便携,摆脱缠绕的耳机线。 5、能买到这种体验的最低价位。

我不推荐 AirPods 的理由是:

1、其连接的稳定性还需提高。 2、它无法直接控制音量。 3、非苹果选手三思,它就是个普通蓝牙。 4、专业的音频选手慎重,它就是个玩具。

热搜:消费,消费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消费者报告」一年以后,再读AirP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