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木沟治理前
冷木沟治理后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李立)4月14日报道4月9日——12日本网记者再度探访芦山灾区,为网友们带来灾区重建中那些令人欣喜和感动的变化。
近日本网从雅安市国土资源局了解到,该市震后地震灾害防治建设项目几近完工。全市规划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76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项目53个,累计完成投资209059.17万元,占估算总投资的95.57%。而在芦山地震中号称“泥石流第一沟”的宝兴县冷木沟,也已经完成泥石流综合治理,目前宝兴县将景观塑造和地质灾害治理相结合,将冷木沟打造成省级地质遗迹公园。
地质灾害防治两年零伤亡
雅安地质条件复杂脆弱,震后雅安市国土资源局展开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并根据灾害情况决定让群众避险还是采用工程方式防灾,以此降低震后次生灾害的影响。
数据显示,2013年,雅安市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3024处,落实监测员3223人;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245起,主动避险转移94117人次;实现成功避险15起,成功避险转移群众2031人次。
2014年,雅安市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2752处,落实专职监测人员3027人;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84起,主动避险转移16402人次;实现成功避险42起,成功避险转移群众2170人次。
全市连续两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目标。
雅安市国土局党组书记蔡志康表示,“由于我市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线工作人员较少,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为弥补人才、技术缺乏这一瓶颈,2014年省国土资源厅派遣专业技术骨干人员与管理人员36名,以挂职副局长与技术服务保障的方式,义务支持帮助我市灾后恢复重建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这对我市取得地质灾害零伤亡的成果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冷木沟 治理前
冷木沟治理后
宝兴县泥石流威胁解除
宝兴县冷木沟距离宝兴县城数公里。58岁的穆坪镇新宝村村民刘万淑告诉记者,“我从2007年5月开始担任穆坪镇冷木沟地质灾害监测员,2012年8月18日当晚,冷木沟下起暴雨,爆发特大山洪泥石流,幸亏我们通知及时,村民才得以及时转移。但好景不长,2013年4·20地震又造成冷木沟巨大泥石流,当时我们整个组的村民都被迫转移。”
2013年,因震后冷木沟巨大的地灾隐患威胁,宝兴县穆坪镇新宝村冷木组的百余名村民被迫连夜紧急转移至两河口帐篷安置点,并在过渡安置阶段住进宝兴县林业局宾馆内,直至一年后才重返家园。
宝兴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汪宇告诉记者,“冷木沟泥石流是芦山地震重灾区危害最大、灾害特征最具典型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震后我们经多方、多次勘查认证,该沟存在近680万方的固体物源量,威胁宝兴县城及县城1.5万余人的生命安全。有鉴于此,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批示要把冷木沟治理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震后不久,冷木沟综合治理工程纳入《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总投资约1.75亿元,以“多级拦挡、固沟护坡、拓宽行洪”思路,按100年一遇标准设计,确保100年一遇泥石流不对县城居民区构成直接威胁。
宝兴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汪宇表示,“目前冷木沟泥石流合治理工程已经完成,修建的多级拦坝不仅可以拦截近五十万方的物源量,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县城的直接威胁,更能为居住在沟口的群众赢得超过20分钟的安全转移时间。”
冷木沟治理前
冷木沟治理后
冷木沟从泥石流隐患变美丽后花园
据记者了解,宝兴县在进行冷木沟综合治理时还考虑了产业结合。
宝兴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宝兴县注重结合,将打造生态修复的亮点与地质灾害治理相结合,将重点区域先由国土部门进行地灾治理,再使用震损林地项目进行绿化美化,重点建设县城周边、城区两沟治理和S210沿线,打造城市亮点和重要节点。”
冷木沟变受益于该思路。
宝兴县按照四川省级地质遗迹公园规划冷木沟综合治理景点打造。用旅游景点的概念设计施工,融入生态、历史、科普元素,依次修建冷木沟景观大门及主题广场,泥石流科普馆、全景图及动物科普展示,戏水及植物科普展示,休闲景观村落,观景台及泥石流科普户外展示等,充分展现“8·18”和“4·20”泥石流形成场景、“4·20”地震地质遗迹及防治场景,成为熊猫古城旅游线路上又一独特景点。
宝兴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汪宇表示,“目前冷木沟景点打造基本完成,冷木沟泥石流是芦山地震重灾区危害最大、灾害特征最具典型性的地质灾害点,具有较高的地质科学研究价值,同时也是十分脆弱危险的地质遗迹,其遗迹十分珍贵,作为地震遗址公园保存有其纪念价值。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利用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充分用好每一分灾后重建资金,为灾区长远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