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强烈地震中,这座充满魅力与活力的山区小城再度遭受重创,一度成为地震“孤岛”,给这里蓬勃的发展带来无形的巨大创伤。
城乡规划、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民生发展,面对灾后重建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宝兴县不断将自身优势与机遇巧妙融合,并始终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从而向实现“经济大发展、城市大变样、民生能致富”这一县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迈进。
优势特色
生态有机可持续
白玉之都美名扬
世界认识宝兴,源于宝兴生态;宝兴扬名世界,更因宝兴生态。
基于这一优势,宝兴始终将生态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在去年遭受强烈地震破坏后,也未曾改变。
该县去年不仅成功创建国家级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宝兴川牛膝”荣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被确定为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更成功签订总投资12亿元的空石林景区旅游合作开发项目,东拉山大峡谷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熊猫古城创建国家4A级景区。
同时,宝兴以汉白玉为代表的大理石,储量高达30亿立方米,享有“天下第一白”的美誉,产品畅销海内外。该县的石材加工生产基地灵关镇,全镇有1/3以上家庭从事与石材相关的行业,并因此走上致富路。
生动实践
始终闪亮的
生态金字招牌
准确的优势和特色定位,离不开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持之以恒的积极探索。宝兴一直把依托生态、保护生态、发展生态,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民生可持续致富,作为始终保持生态金字招牌成色和光泽的“法宝”。
其中,一项在生动实践中得来不易的殊荣为宝兴人所牢记。
2012年10月18日至19日,由联合国环境署举办,在印度海德拉巴召开《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一次会议。此次会议,共有联合国环境署和中国、美国、日本、印度等170多个国家的官员,以及上万名代表出席大会。
在高规格的全球国际性会议中,因在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模式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宝兴县作为唯一一个县域单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做了经验交流发言。
蓝图目标
三年跨越发展
五年全面小康
宝兴县依托灾后重建大机遇,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围绕“三年跨越发展、五年全面小康”目标,扎实有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助推“全域景区化、全域有计划、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宝兴。
2014年,宝兴县将力争实现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力争达到震前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5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并以此坚持把产业恢复重建与优化经济布局结合,为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推动县域生态产业发展再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一产做有机。以打造国家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为载体,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加快推进大溪生态有机产业园区、有机农产品交易市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万亩亿元”示范区、有机畜牧示范区等建设。通过重建,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成片建设、全域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产做绿色。以建设中国汉白玉石材文化城和生态绿色工业园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积极推广新型节能技术,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打造节能减排示范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通过重建,着力构建以园区为支撑、特色基地为中心、优势产业为支柱、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产品为骨干的集约化、特色化、清洁化、可持续现代工业体系。
三产做生态。加快旅游产业重建。坚持全域景区化发展,以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验区位载体,加快景区生态恢复和基础设施修复提升。通过重建,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多个文化内涵丰富、风景秀美怡人、配套设施齐全、体验方式多样的国家4A和5A级旅游景区,提升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形象。
举措路径
将机遇和优势
转化为发展动力
如何将工作压力转化为经济建设动力,发追赶,变灾后重建机遇为宝兴跨越奋进机遇?面对地震灾难给宝兴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诸多挑战和机遇,自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启动以来,在推动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中,宝兴从未停止过思考。
首位做好城乡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全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重建,抓好规划项目开工建设,推进产业重建和招商项目引进;紧抓全面深化改革机遇,围绕开放合作、行政机构改革、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紧研究和把握与宝兴优势相适应的改革措施;发挥好生态资源比较优势,把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独具特色的生态经济优势。
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城乡住房体系重建为契机,结合美丽新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扶贫移民新村建设,加快推进以县城副中心——灵关汉白玉石材文化城建设为代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以此充分发挥城镇化设施建设、人口聚集、商贸流通、产城一体等方面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努力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
宝宣 记者 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