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在就业和社会扶贫济困帮扶机制下,不少受灾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能力扶贫和

栏目:财经    来源:互联网    作者:牧晓    发布时间:2015-06-19 05:35   阅读量:13117   

从地震后开展的砌筑工、建筑工培训,到目前进行的竹编、茶叶、厨师等技术培训,雨城区上里镇庙圷村不少村民,在免费技能培训中长了“本事”。

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村村民,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和爱心企业的帮助下,搬进了新居,特色民宿接待户得到了一半装修资金补助。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灾后重建中,我市建立助贫济困就业帮扶机制,开展实用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拓宽灾区群众的就业渠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建立了社会扶贫济困帮扶机制,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

技能“铺路”

实用技术学到手

雨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赶到雨城区庙圷村3组时,正碰见杨华挺着大肚子在家中的厨房忙来忙去。“预产期快到了吧,怎么还不好好休息?”

“等到农家乐开张了,肯定忙得很,不如趁现在我教教家里人怎么炒好菜。”杨华停了手中的活,下意识摸了摸肚子,抬头试探地问:“到时候,把两位老师请来尝尝我的手艺呗?”

杨华口中的老师,是厨师培训班的两位厨师。今年5月份,雨城区在庙圷村举办中级厨师培训班,她和周边60多名村民,在家门前就免费学到了厨艺。

在当地经营小餐馆多年的杨华,平日炒家常菜不成问题,但始终上不了档次。经过培训才发觉,就连自己养的土鸡和兔子,想把凉拌、干煸、红烧、干锅等做法学精学透,做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都还需要下工夫。

不少学员请老师“独家”教一道招牌菜,希望未来借助水景家园聚居点的旅游业发展,开个餐馆或者农家乐。连庙圷村村主任杨绪峤也不例外,他特意讨教了鹿耳韭的炒法。

其实,不只是厨师培训。雨城区结合灾后重建用工需求,根据各乡镇旅游、林竹、水禽等产业的发展情况,建立了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基地,先后开展了茶叶加工、藏茶茶艺、农家乐创业、竹编工艺技能、电动缝纫等培训班,以此支撑特色产业发展,深受当地群众青睐。

“就拿村里办红白喜事做的‘九大碗’来说,以前老式做法不适应现在生活方式了;还有游客以后住进聚居点的家庭旅馆,怎么开展客房服务、礼仪接待,不培训我们哪里会知道?”杨绪峤说,技能培训很实用,为村上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做足了铺垫。

社会帮扶

爱心力量解难题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的到来,我市灾后重建后的新村聚居点,成了乡村旅游的新宠儿。

在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村,这个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安全的新村聚居点,迎来了一波波的游客。除了当地美景,一栋栋独具特色的家庭旅馆,赢得了投宿者的称赞。

原来,今年3月全面建成雪山村新村聚居点,共投入1500多万元,其中中国扶贫基金会援建1000万元。在村民陆续入住的同时,中国扶贫基金会邀请北京多彩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宝兴县旅游局联合发起了“‘4·20’公益民宿之旅”公益众筹活动,向社会各界众筹100万元善款,为雪山村、邓池沟、咎落村的民宿改造和经营筹集资金。

村民乐兴娥的家庭旅馆,被纳入公益众筹特色民宿接待户,不仅19万元的装修资金由中国扶贫基金会补助了一半,她还参加了接待、服务的免费培训。“正是这么多爱心人士关心帮助,才让我们住进了新家,还激活了新产业。”

宝兴县的受灾群众感受到了爱心帮扶下的重建力量,名山区和汉源县的猕猴桃、车厘子种植户,则尝到了电商扶贫带来的商机。

去年10月,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国际美慈组织、市群团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通过聚划算、新浪微公益等平台,向全国推介名山优质猕猴桃。目前,通过网络力量,不仅帮助当地群众公平参与市场化竞争,还提升了产品知名度。

“政府把关、互联网推动、电商参与、物流出力,这让农户在电商销售模式下增收。”名建猕猴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世忠说。

记者 张婧

相关链接:

以服务灾后重建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为重点,我市通过实施灾区技能培训行动、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等,助力重建和地方产业发展。与此同时,与社会各界扶贫机构建立定期协调、互动整合、快速推进的社会扶贫机制,在这其中,中国扶贫基金会在我市开展灾后小微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产业扶贫等重建工作,落实援建资金近1.3亿元,援建项目156个,直接受益人口11.35万人。

热搜:就业,扶贫,社会,群众,就业,扶贫,社会,群众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在就业和社会扶贫济困帮扶机制下,不少受灾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能力扶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