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群众把我们当希望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

栏目:消费    来源:互联网    作者:牧晓    发布时间:2015-06-14 10:55   阅读量:10973   

1日下午,宝兴县五龙乡党委书记杨建学在县上开完安全度汛工作会等会议后,匆匆赶回乡上,协调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和其他事务。

“5+2”、“白加黑”,在灾后重建中,这一直是杨建学的工作状态。

在五龙乡工作以来,杨建学在乡镇主要岗位上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考验。

期间,他走进了全乡绝大多数农户家中——这是他一直坚持的工作原则,只有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才能更好开展工作。

农房重建

疑难问题解决在先

在五龙乡弥勒沟新村聚居点,17幢农房的外墙装饰基本完成。这个聚居点规划安置受灾群众47户198人,将依托特色农产资源和铁皮山、东拉山风景区,打造优质居住旅游综合示范区。

“本月20日之前,弥勒沟新村聚居点可以实现‘交钥匙’了。”杨建学说,五龙乡的另外4个灾后重建新村聚居点都是去年11月开工的,目前正在加紧施工。

新村聚居点能顺利推进,与五龙乡率先在宝兴县建立新村建房预付款制度分不开。

地震后,受灾群众重建资金紧张,在建房预付款制度下,可以通过分期、分批付款缓解经济压力。受灾群众在确定进聚居点后,先交预付款,再完善国家补助款和贴息贷款等手续,最后在房屋主体完成时交齐剩余的建房款,抽签选房。

五龙乡灾后重建项目多,为确保各项目有序实施,杨建学带着全乡的党员干部依靠科学的办法统筹推进。

从农村住房重建细节着手,杨建学对全乡实施的农房重建、新村聚居点、农村公路、农村安全饮水、地质灾害治理等投资1亿多元的灾后重建项目进行梳理,落实专人负责。在灾后重建启动之初,为鼓舞重建信心打消群众顾虑,杨建学牵头编印灾后重建资料,从房屋选址、抗震设防、材料选购、住房贷款、征地标准等国家政策作了说明,为群众解除了后顾之忧。

这些工作措施的实施,确保了农房重建的顺利推进,7户建房特困户在今年1月搬进当地政府“包干”修建的新家;97户建房困难户实现今年4月20日之前搬新家住新房;全乡701户重建户,已有218户实现乔迁新居。

产业发展

统筹工作实干在前

今年是五龙乡东风村枇杷果园的“丰收年”,300吨的产量为农户带来可观的收入。

东风村9组村民王洪礼粗略计算了一下,家中的枇杷平均亩产1000公斤左右,产量比去年高出不少,收入也增加不少。

枇杷是五龙乡在地震后提出的“五个千亩产业基地”之一,梨子、核桃、紫薯和中药材支撑了该乡的产业发展。

“这些产业以前都是零散种植的,现在基本实现成规模、成片发展的目标。”杨建学说。

灾后重建不仅要让群众住上好房子,更要过上好日子。通过梳理,五龙乡绘制了一张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以建设优良的果蔬产业基地为目标,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协会)+公司+农户+市场”的“五个一体”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建立“五个千亩产业基地”。

按照这个发展目标,目前五龙乡成立了果蔬、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0个,辐射带动1800余户群众发展农业经济,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并在全县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去年,因往来宝兴县的道路交通不便,五龙乡的樱桃和枇杷无法运出,果农们心急如焚。面对难题,杨建学迅速组织30多名党员,组成抢险队参与损毁路段修复,同时在网上发布信息,畅通供销渠道,让数千亩枇杷未出现滞销现象,而且卖出比往年更高的价钱,保住了当地群众一年辛勤换来的收获。

“群众的事就是大事,他们的信任千金难买,做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是要为群众着想。老百姓把我们当成希望,我们就不能让他们失望。”杨建学说。

记者 张婧

热搜:群众,群众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群众把我们当希望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