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一角
工人正在制作板材
项目名片:
年底实现园区所有重建企业全部投产
宝兴县汉白玉精品产业园位于灵关镇中坝村原省道210线旁,占地约200亩,是宝兴县依托灾后重建打造的集汉白玉板材、异型材、马赛克、雕塑和碳酸钙系列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现代石材产业园区。该项目基建投资约7千万元,已有29家石材企业入驻。根据规划,拟在园区内培育15家规上企业。
该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从规划设计开始,就本着节能、环保、高技术、高标准的原则,精心组织实施,于去年市委确定的灾后重建第一时间节点前开工,预计今年年底前可全部建成投产。
目前,园区内柏椿树组团已有1家企业竣工投产,为宝兴县玉龙汉白玉石材公司。该公司占地面积约20亩,项目投资约2600万元,于今年1月开工,并在6月9日实现部分产能恢复80%,预计今年年底前,能实现全部恢复。同时,该公司在2011年被授予省“成长型中小企业”称号。
综述
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兴工业化路子
按照“退城入园、腾笼换鸟”的总体构想和“节能低碳、绿色环保、高技术、高标准”的原则,自灾后重建全面启动以来,面对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新兴城镇化建设的需要,绿色环保、产城一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思路,成为了宝兴在传统产业重建中的首选。
该园区打破固有模式,通过搬迁重建,淘汰落后设备设施,鼓励企业建立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引导督促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实现传统产业逐步改造提升。
该园区强化环保理念,明确提出致力于建设环境无污染零排放“绿色工业”,达到以生态为发展永动力,以发展高效保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基于环保的严格要求,所有企业在重建中都必须安装废浆循环处理系统,并在验收合格后才能恢复投产。”指着正在调试运行中的设备,玉龙汉白玉石材公司负责人龙俊义说,废浆在脱水压缩后,将变成类标砖的块状,并送至附近的重钙企业。而处理后的水,又可返回车间继续循环使用,从而实现废水零排放,达到“二产做绿色”中对绿色无污染工业的要求。
这只是宝兴灾后重建一年来,提升传统产业中诸多亮点的一个缩影。
通过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综合循环,有效延伸产业链,做到节约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效延长汉白玉产业链,并以此建成特色鲜明、产业集聚、资源循环的精品产业园区,促进石材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正是有了这些长远打算,宝兴致力于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绿色低碳、高端切入、开放合作、加速推进的新兴工业化路子的构想,正逐渐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
声音
在家门口实现致富梦
老家位于宝兴县明礼乡,家住芦山县龙门乡的朱明军,是玉龙汉白玉石材公司的一名工人。自6月9日企业部分恢复投产以来,在这里工作10多年的他,再度回到了熟悉的岗位上。
“上个月虽然只工作了半个月,但也有3千多元的收入。”朱明军说,如果公司是全负荷运行,一个月能收入6千多元,比在外打工强多了。随着公司新技术的运用,以及高端新产品的开发,他的收入肯定还会增加。
对于今后有何期待,朱明军提到最多的还是目前正在重建中的汉白玉精品产业园区,“希望园区建成后,能提高宝兴汉白玉的市场竞争力。”
在他看来,宝兴的汉白玉并不缺乏知名度,所缺的正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产品。因此,他希望通过这一项目的重建,真正起到带动示范作用,从而真正提升宝兴这一传统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展望
“产城一体”提升园区和城镇发展档次
宝兴县目前已探明的以汉白玉为代表的大理石,总储量达30亿立方米。宝兴最著名的大理石“宝兴白”,享有“天下第一白”美誉,产品畅销海内外。
灵关镇作为宝兴连接外界的窗口,无疑是汉白玉产业基地的最佳选址。灵关镇超过三分之一以上的家庭,通过大理石加工产业致富,进而带动了当地二、三产业的发展。
此次灾后重建中,依托灵关镇组团“白玉之都 灵动河谷”的新型城镇化定位,宝兴把汉白玉精品产业园作为“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的重要结合点和有效突破点。
这一思路的确定,为这里的后续发展带来了诸多更为可期的愿景,不仅可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商业设施、道路管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向园区延伸,而且还可创造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附近居民就地就近就业,让更多新城镇居民成为产业工人,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
以就业为例,汉白玉精品产业园全部建成后,能为当地群众提供1500个就业岗位。作为目前园区内首个投产的企业,玉龙汉白玉石材公司一家,就可提供近150个岗位。
记者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