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是我哥们,六年前他在同窗的建议下买了款全能险,听说是“最划算的保险”,彼时哥还是个傻白甜,听不出好坏。前天撸串,小鱼说那款保险不怎样好,退了,我正欢乐他开了窍,也好虚伪虚伪学问,他却告知我,已在亲表姐夫的帮助下买了新产品---另外一款全能险。
惊得我一口啤酒没咽好,硬生生憋出串勾魂摄魄的饱嗝,心中涌起一句话:出得龙潭,又入虎穴。
我没想毁谤全能险,只是疼爱小鱼,每年万把块的费用,只买了份20万的重疾保证。这样的例子许多,我之前困惑,为虾米人们好保险不买,单买不合适的,后来,和许多代理人聊了才懂,高性价比产品利润薄,渠道不珍视,代理人要么不晓得,晓得了也不推举,不赚钱。
是的,当你最终放下防备之心,计划拥抱一款陪同毕生的保险时,你获得了缺失的、甚至错误的信息。
这对你和保险业,都是深深的遗憾。
如今,我国劳动听民脍炙人口的保险购置渠道有三类:
1、线下代理人,俗称“卖保险的”,七大姑八大舅,同事同窗老战友。
2、第三方中介或平台,如以银举动首的银保渠道,以淘宝为首的网销渠道。
3、保险专家、自媒体,深刻浅出地分析不一样产品优劣,讲授保险配置理念。
不管颜值或吃相如何,只需想生计,上述三类渠道的收入形式只有一种:拿提成。不一样产品的提成比例不一样,想赚钱,就只能推举赚钱多的产品,如此一来,消费者接触好产品的概率变得越发奥妙。
关于提成这件事,我们要有准确的立场,好比医生开药,假如按市场价值支付诊断费用,他就没必要靠开药拿提成,所以,问题出在买单机制上,没人乐意为保险询问买单。人家费力口舌讲保险原理,讲配置方案,比较每款产品优劣,我们听完说声感谢就走了,他吃什么?我们听个网红唱歌都要打赏,找个状师也了解付询问费,保险这么个毕生大事,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怎可人戏看待?
拿不到询问费,还被骂“臭卖保险的“,大家只好意里一横,开始拿提成了。
相同是死跑龙套的,也有周星驰和成龙的差异,那么,怎样推断谁讲的靠谱呢?
我有三个建议:
1、多做功课,了解基本保险配置原则。
好比保额足第一,保证全第二;先保大人再保小孩;不一样年纪的配置原则,重疾险是什么,定寿险是什么;给付型理赔和报销型理赔的差异是什么等等。基本面上晓得什么样的产品方案合适自己。
2、询问对方两个关键问题:
① 该产品费率与业内平均费率对比是高是低,缘由是什么。费率就是保额与保费的比例,好比意外险平均费率是千一,每千元保额1元保费,比这个贵的话,是什么缘由,廉价的话,是什么缘由,多问几句。
② 产品的缺乏是什么,凡搪塞潦草的都有隐情。晓得一些基本的暗坑,如续保许诺,免责条目,健康告知,全残和残疾、额外给付和提早给付的差异等。
3、晓得什么产品保险公司利润高
消费型产品的杠杆率最高,保险公司利润最薄;带返还的,带分红的产品反之;不是越廉价的性价比越好,低于行业平均费率的产品,大部分有暗坑,一部分是市场促销举动。
如今网上销售的纯消费型重疾险、按期寿险,给渠道的首年提成比例在20-30%之间;线下销售的毕生重疾、寿险,给渠道的首年提成比例在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