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担纲现代农业
本报记者 乔金亮
图① 8月17日,新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赛湖渔业工作人员从赛里木湖打捞出有机高白鲑鱼。
图② 吉林省农安县陈家店村众一农机协作社的农机仓库。经济日报记者 乔金亮摄
随着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等一系列改革的整体推开,以家庭农场和农民协作社为代表的新型主体陆续出现。但是,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对新型经营主体培养工作有揠苗滋长的偏向。针对这一问题,专家表示,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找到合适当地实际的发展方法;另外一方面要陆续完善有关政策与环境,尽快处理用地难、融资难和信息纰谬称等新老问题——
“我们不能够只看到务农人群老龄化、兼业化、低学历化,也要看到新型经营主体正成为发展示代农业的中坚力气。”在日前的采访中,吉林省吉林市一名农业局退休干部的话引发了记者的共识。
眼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已笼罩22个省份、74%的村,全国已完成确权的土地面积达5.6亿多亩,土地流转面积超出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协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土地基础已经很稳定。如今,全国家庭农场、农民协作社、龙头企业总量近270万家,经营耕地面积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超出340万个,他们提供的农产品及加工成品占市场供应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务农主体悄然生变
“家庭农场胜在规模效益,能薄利多销。”46岁的李伟和是湖北武汉黄陂区大潭街道的一名家庭农场主。10年前,他利用村里的疏弃地,搞起了果蔬栽种。5年前,他的伟和栽种业家庭农场挂牌成立。通过陆续流转土地,如今规模已扩展到200多亩,主要栽种薯尖和鲜食甜玉米等特点果蔬。进入夏天,几十个蔬菜大棚里,工人们一直地采收、简单包装后送到附近的农贸市场。
薯尖好种,很少长虫,种后30天便能够采摘,效益很好。李伟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30亩薯尖,到了收获季节每天可采摘2000斤,每斤平均能卖到2元钱。“雇工收薯尖,每天需求20个工人,一个人就要100元人工费。扣除其他本钱,每斤的保本价是1.5元,每斤能净赚5角钱。普通农家种薯尖的收益确定不高。但对我来讲,因为有规模效益,总利润还是可观的。”李伟和说。
无独有偶,黑龙江克山县农民、仁发农机协作社的理事长李凤玉也宠爱务农。“去年协作社总收入9055万元,盈余4196万元,入社农民每亩分红708元,比当地非入社农民亩均增收400元以上。”李凤玉说,协作社成立之初以每亩350元作为保底分红,年关盈余实行二次分红;国家补助资金产生的盈余按成员平均分配;重大决策事项一人一票。这几条许诺一推出,很快就吸引了农家的眼球,相邻3个村庄1.5万亩耕地都参加了协作社。
家庭农场和农民协作社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形式。统计显示,最近几年来,农民协作社发展迅猛,每个月增加3万家,总数已超出164万家;全国87.7万个家庭农场经营耕地面积1.76亿亩,平均经营规模200亩。记者了解到,这些新型主体积极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展开种养循环、产加销一体、休闲观光等多种经营,发展信誉协作、电子商务、会员制消费等新兴业态,收获了技术提高与产业融合红利,给陈旧的农业产业注入了生机。随着新型主体陆续出现,老人种地、妇女务农的现象正在开始转变。
不以规模论豪杰
关于新型主体来讲,面积小了固然不能够完成规模效益,但规模经营也并不是越大越好。
比年的水稻增产,让武汉的家庭农场主赵自昆尝到了增收的甜头,280亩地一年纯收入超出15万元,但他其实不想就此扩展规模,主要缘由是“面积大了,人力管可是来,本钱收入核算也不划算”。武汉市农村经管局有关人士告知记者,“关于家庭农场,武汉市着重引导,其实不自觉地大规模发展”。当地规定,家庭农场主必须是具有本市农村户籍且从事农业生产的农家,要具有5年以上种养业从业经历。
在上海,3734户食粮类家庭农场经营着49万亩水稻,占全市水稻面积的四成以上。“上海依据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土地流转水平情况来确定家庭农场土地经营规模。”上海市农委副主任殷欧说,要统筹公正与效率,用政策手段和认定标准引导其发展,防止土地过度集中,离开现阶段发展要求。从实践情形来看,各区县构成了各自食粮家庭农场过度规模标准,低的限制在80亩至150亩,高的如劳动力转移充足的松江区限制在200亩至300亩。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地方能够引导不一样经营主体依据不一样产业、产品的特征,创新发展合适的经营方法和组织形式。在粮棉油糖等大批农产品领域,为完成高产,大多采用“规模经营户+社会化服务”形式;在果蔬茶等园艺生产领域,为提高品质,则采用“规模生产基地+协作社”形式;而在养殖业领域,为保证安全,则更多地采用“规模养殖场+龙头企业”形式,大大丰富了不一样主体之间的好处联络方法。
但是,一些地方对新型经营主体培养重数目、轻质量,图大求快,揠苗滋长,单方面寻求单一形式;一些地方乐于引进大企业、大资本,而把农民排挤在外。有的地方将从事农业生产的企业直接换上了“家庭农场”的名号,有的将普通农家直接套上“种养大户”之名,有的协作社只是凑人数而成,没有完成一致经营,成为“空壳协作社”。这些做法会对农业生产形成较大伤害。
如今,很多地方发展新型主体的热情高涨,纷纷出台鼓励办法。业内专家以为,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该走什么样的门路,没有现成的形式可循,合适的经营规模也不一,各地需求因地制宜。但不管采用何种手段、出台何种办法,都要保持量力而行的原则,要防止急于求成的偏向。要考虑资源禀赋、发展水对等客观要求的制约,考虑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农村社会保证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对等因素,来决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新农民的成长懊恼
如今,受地租、劳动力价钱上涨,食粮等大批农产品价钱整体下行等因素影响,食粮主产区的部分地区出现了新型经营主体“退地退租、期待张望”的现象,再加上用地难、融资难、保险难等老问题还没有彻底破解,新老问题交织,在必定水平上影响了农业过度规模经营发展。
多位专业大户告知记者,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能有市场信息平台,便于掌控最新最准的农产品价钱信息,及时调整栽种构造。“去年秋天以来,乡里召集开了几回会,要调整栽种构造”。
谈起今年的栽种计划,吉林省白城市永胜村种粮大户周国强显得有些犹疑,“不种玉米,种啥呢?最近几年,高粱卖不出去,绿豆有涨的年份也有赔钱的时候,杂粮价钱忽高忽低”。
和普通农家对比,家庭农场的风险更大,更需求及时的价钱信息。李伟和说,他家种有甜玉米150亩,每年两季,一亩地劳动力本钱不低于1000元。最近几年来周边栽种鲜食甜玉米的农民愈来愈多,甜玉米的价钱经历了大跌。他建议,有关部门可合时发布种子的销售信息,让栽种户能了解当年栽种面积,及时作调整。
如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兴旺,但农村金融供应整体缺乏。除过个体资本密集型家庭农场外,绝大部分资金实力比较弱,不一样的农场主多有着相似的挂念,那就是贷款难。河北滦县土地流转中心的调查显示,当地每座1.5亩的日光温室大棚光一次性固定投入就需8万元。尽管资金存在缺口,但家庭农场主却很少有人去银行贷款,一个缘由是没有典质物。该中心主任王建平说,“主如果土地是流转过来的,银行不承认”。
对比前几年主要在土地流出、流入环节加大补助,最近几年来,更多的地方开始着力处理新型主体生产经营问题。食粮晾晒难是传统小农家转化为新型经营主体以后最急切也是最现实的困难。今年起,上海开始整体建设食粮烘干设施,设施建设赋予50%补助,计划到2020年基本完成日烘干3万吨谷物能力建设,完成食粮收获不落地。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兴起,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愈来愈大。往后要加速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联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如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处在起步阶段,本身实力还不强、面对的问题还很多,要依据不一样主体的特征,因地制宜,分类指点,实行差同化搀扶政策。如今重点是环绕处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对的瓶颈问题,在农业补助、资金奖补、项目建设、金融服务、农业保险及税务登记等方面增强搀扶,陆续提高其本身实力和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