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 刘育英)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这“四基”是制约中国工业发展的瓶颈,也是中国制作“大而不强”的主要缘由。自2013年起,中国已累计投入400多亿元(人民币,下同),处理工业基础问题。
29日在北京公布的《工业强基发展报告(2016)》显示,2013年以来,中国共安排276个工业强基项目,总投资423亿元,其中国家财务投入资金超出40亿元。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当日的“2016中国工业强基战略推动论坛”上说,“工业领域一批‘卡脖子’问题获得初步处理”。
例如,在关键基础材料领域,“新型平板显示用高纯靶材”打破了美国、日本对溅射靶材产业的垄断。“高阻尼/高回弹橡胶及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摆脱国外的技术封闭,切实处理了轨道交通、桥梁、建筑等领域的材料及成品配套需求。
中国工程院制作业研究室主任、国家制作强国建设战略询问委员会委员屈英明表示,依据规划,预期到2020年,中国工业基础能力显著提高,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完成自主保证,先进基础工艺推行运用率达到50%。到2025年,“四基”发展基本满足整机和系统的需求,构成整机牵引与基础支持调和发展的产业格式。
“2016年,国家财务支持‘四基工程’16亿元,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财务支持力度。”屈英明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如今地方发展“四基”的热情较高,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已经获得成就。假如国家财务加大支持力度,将带动更多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