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2017年5月6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2017级MBA招生分享会。北大国发院教授、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老师发表演讲。本文根据陈春花教授演讲实录整理。
我最近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要做MBA教育?为什么年轻人应该到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园来学习?答案是,我们需要未来的卓越领袖。如果能增养出一大批未来的领袖,对中国进步,对世界文明,都是很有价值的推动。
但领袖或领军者是培养出来的吗?这似乎总是话题的核心。从19世纪末开始,大家就对领导力很感兴趣。亚马逊上有关领导力的图书已经超过18万本。从哈佛大学图书馆索引关于领导力的文献,能找到170多万条。
美国是当今时代最卓越的国家之一,但显然不是每一任美国总统都是最卓越的领导人;同时,有些看起来领袖魅力非凡的人,他所领导的国家却并没有创造奇迹。因此,且不说培养卓越的领导者,要找到一个公认的卓越领导人都不那么容易。
根据我个人的研究,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卓越的领导者,主要看如下三件事是不是必须依靠他才能做。
第一、整个团队的高效运行;
第二、让下属面对未来、不惧挑战,在困难面前有定力、有依靠;
第三、能够摆脱危机。
领导者作用巨大,但领导者到底如何培养?我专注研究中国领先企业的领导者特征已经有20多年,我的理想是至少研究30年。我20多年前选了五家企业,好在他们都已经活得够久,而且今天依然活得很好。研究这些企业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我发现一个重要特点:我选中的五家企业都有一个很特别的领袖,我称之为“英雄领袖”。
我自认为这五家企业的选择还比较准,当时主要参考了1982年到1992年的数据,最终在1994年时把这五家企业选了出来,他们分别是海尔(张瑞敏)、华为(任正非)、宝钢(谢企华)、TCL(李东升)和联想(柳传志)。
这五家企业今天依然站在中国最领先的位置上。保持领先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我最看重的是他们都一个共同点:拥有英雄领袖。普通企业家和英雄领袖有什么区别,我认为有两点:第一、英雄领袖能对行业做出贡献,而不仅仅是自己的企业。在最初研究家电企业时,最大的企业既不是海尔,也不是TCL。我当时没有选择最大的家电企业,就是因为这家企业的领导者最想做的事情是把同行杀掉,而不是帮助这个行业持久发展。所以真正的领导者很大程度上要对行业做出贡献,从这一点上我也称之为行业英雄。怎么成为行业英雄呢?大家一定要记住,不需要你天天站在道德的高地,也不是去天天讲颠覆性的商业模式,只需要你把自己的产品真正做好,用产品的进步推动产业的进步。
我在教授组织行为学时经常给大家分享,一个人离开公司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公司变故,而是他的直接主管对他不好,这个原因能占到70%。反过来,任何一个主管想成为卓越的领导者,就一定要学会帮助别人成长。
从这个意义上分析,没有人天生是领导者,领导者是一个自我塑造的过程。如果有人问我,自己会不会成为领导者,我肯定会认真地告诉他,你一定能成。但我同时还会告诉你后面一句话:任何人都没法让你直接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只有你自己,因为领导权是可以别人给的,但真正卓越的领导力只有是自我塑造。
我为什么特别鼓励大家回学校学习,是因为学习本身就是自我提升和自我塑造的过程,是发现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能力在什么地方,最好往哪里发展的过程。
在带领新希望六和转型期时,我对能力下过一个定义,能力有三个最重要的内涵:第一,能力没有边界;第二,能力是一种可能;第三,能力其实是一个行动的结果。从某种程度讲,能力是一开始并没有预设,但后来不断被突破的结果。像我自己从小到大跑步也就跑过100米,还高兴地告诉别人自己是一个短跑运动员。结果现在可以跑马拉松。我以前喜欢孙悟空,走过戈壁挑战赛之后真正爱上玄奘。戈壁挑战赛的出发点:阿育王寺,正是当年玄奘的出发点。玄奘取经之路走了17年,他出发时,很多能力并没有。在800里流沙无人区等很多地方、很多次身陷绝境,但他走过来了,这就是能力边界的一次次突破。在那烂陀寺辩经,他也是越辩水平越高,最后成为公认的智慧最高的人。
因此,要成为未来的领导者,我比较推荐回到好的大学学习,因为权力可以在工作岗位上获得,但领导力不是。领导力是自我塑造出来的,是能力不断突破出来的,是跟智慧的人一起思辨出来的。
很多人问我,我上学可能就疏离了工作岗位,怎么能还提升领导力呢?怎么还会有利于成长为最高领导者呢?我的答案很简单:最高岗位的领导者真正要做的管理是自我管理,反而基层的管理者才需要去管别人。领导力真正的挑战是对自我的挑战,而大学非常有利于提升自我的认知与管理。去年是我从教30周年,我专门给自己写了一本书,叫《大学的意义》。这本书里,我发现大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而且真的只能在大学里遇到。为什么?
第一,大学可以让人相信一些东西,我称之为确信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做不了事情是因为怀疑、犹豫和纠结,这说明你能确信的东西不够了。确信的能力非常关键。有人问我,大学教育的核心功能是什么,我的答案是两个:一个是信仰的培养,一个是习惯的培养。来学校学习一定能够得到这两点,信仰更加清楚,习惯良好养成。比如准时上课、写作业,把要求的书全部看完,通过考试,这些都是习惯的训练,一两年后看书、学习、准时的好习惯全部能养成。学校最大的好处就是给人以内在的稳定性和内在的能力,让人相信一些东西,这就是教育的第一个好处。
第二,学校能够让人有一种心性,这种心性可以使人胜任任何学科。我因为李健爱上清华,原来清华毕业的也可以把歌写得那么好;我还因为陈生爱上北大。陈生不是特别有名,我知道他是因为自己从事农业多年。中国农业最大的缺陷之一就是消费者触摸不到品牌,无法辨别农产品中好坏。比如新希望生产的肉每年可以服务2亿人,但没人知道哪个肉制品是新希望的,这是行业的弱点。但北大毕业的陈生成功推出一号土猪,就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好的大学可以让学生不受制于学科的约束,不受制于知识的局限,能从中获得一个心性,从而不惧任何挑战和尝试,这也是我推荐大家来北大国发院读MBA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大学可以教会人思辨,而不是学会怀疑。思辨与怀疑是两回事。怀疑常常意味着主观判断,而思辨就要寻求证据。科学的训练和学习的训练对一个人非常重要,让人对任何事情做判断时都要有依据,而且这个依据要符合逻辑,让你决定做一件事时就会在不断寻求论证,让你发现问题时一定同时寻找解决方案。朗润园的思辨水平要比其他地方高一点,因为这里的老师都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他们在自己的学术领域非常强大,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很强。这两个特点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他们决不会人云亦云,一定会给出自己独立的判断。思辨能力是智慧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些不能包容对立观点和复杂情况的人,通常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因此,思辨是使智慧的一项重要训练,而这个训练北大国发院朗润园很强。
第四,在大学里面能得到想象力。大学没有业绩局限,一个人得100分,不妨碍别人得100分,但在公司可不是这样。一个人当班长,不妨碍一周后换一位新班长,但在企业就不敢换来换去。平时在工作岗位上没做过领导的人,上学以后有机会当当领导,尝尝权力的滋味。但在公司里就不能轻易给予权力。所以读书可以帮助人把从未做过的事情都尝试一下,所以大学有更广阔的想象力空间。对于未来,我的观点非常明确:未来不可预测,只能创造。创造未来最需要的就是想象力与创造力。人不需要算命,但需要读懂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人的影响非常大。我在带领公司做转型时,下属有时问我,你怎么敢笃定是对的。我的回答是:我创造条件让它对,它不就对了吗?事实就是这样,如果你做的选择连自己都怀疑,你往往做不成。但如果你坚持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对的概率就大很多。我们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核心就来自于想象力。
第五,认识到爱是一切的核心。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办法真正理解顾客,只是因为对顾客的爱不够。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和我妈妈的故事。我特别忙,顾不了妈妈,有一年快到母亲节时,妈妈问我能不能带她吃一次哈根达斯。我说为什么?她就给我看一个广告:如果你爱妈妈,请她住在水边,请她吃哈根达斯。妈妈很体谅我,知道住在水边意味着买房,这事儿有点大,就问能不能吃哈根达斯。她不知道哈根达斯是什么,我俩就去了哈根达斯店里。她一坐下来就愣住了,她说原来哈根达斯就是冰糕啊,这有什么好吃的。我说来都来了,就请她吃了一个套餐。吃完她问我多少钱,我说380块钱,她特别难受,说吃个冰糕要380块,以后再不吃了。最有意思的故事在后续,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再回到社区,老人们都表扬我,说你对你妈真好,以前他们见到我最多客套一句。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你知道吗,我回来问过他们,没有一个人吃过哈根达斯。结果,这个哈根达斯成为我和妈妈之间最美的记忆之一。我不是替哈根达斯做广告,我想让大家理解的是爱。人们要得到的不仅仅是某个功能的满足,或者超体验的产品,人们最想得到的是爱。我们现在有几样产品能让客户体会到爱?要施予爱,首先要得到爱。大学是相对容易得到爱的地方,因为老师通常都是真的爱学生,不仅把一生所学都想教给你,恨不得把心掏给你。
第六,大学可以帮人独处,教人学会与自己对话。我去不丹进修时,看到禅修院一个学生的笑容,特别感动于她的微笑,好简单好单纯,而我们的笑就很复杂,有苦笑,有嘲笑,还有各种笑。当我们连笑都很复杂时,意味着我们已经找不到一个空间来保护自己,来和自己对话。我去不丹才理解什么叫静。禅师告诉我连想都不可以想,一切放空。一开始我怎么都不行,后来真做到以后,我突然间听见一个很大的声音响起,原来是血液流动的声音,自己竟然听到,那一下子非常可怕,我从这个声音里突然感悟到自己的力量原来如此强大。静与动并不对立,而是融合。越能静的人,动起来的力量越强。大学能帮助人静和独处。
今天,我们遇到最重要的挑战是未来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不是黑天鹅偶尔出现,而是黑天鹅满天飞,时时飞。埃里克·霍弗说,在剧变的时代,学习者掌握未来。我们所熟悉的世界每天都在变,变得让我们陌生。这是所有人都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一直保持高密度的写作,就是因为写作是我保持学习的最佳方式,不管多累,不敢停笔。
有同学问我,未来的领导者是不是要还学会领导机器人?未来管理的边界在哪里?企业真正的驱动力量将是什么?新的生活方式又会对管理带来什么样的挑战?我的观点是,新人(包括机器人)、新技术、新思想,未来都会来。但普通人只是面对未来,英雄领袖要创造未来。
怎么创造未来?答案又回到原点:自我认知,自我塑造,能力的边界不断突破,同时帮助别人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大学能起到很独特的作用。
北大国发院
研究机构
北大国发院智库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
教学项目
北大国发院MBA
北大国发院EMBA
北大国发院管理博士项目
北京大学国发院经济双学位
国发院研究生会
体育商学
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
校友及学生组织
国发院博士之家
国发院BiMBA2015PT
BiMBA2016
朗润EMBA那些事
国发院研究生校友会
北大国发院校友
教授个人
马浩教授on战略管理
京晶课堂
杨壮谈领导力
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