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寻散落于赤峰大地的绝世珍宝——赤峰博物馆
赤峰博物馆建筑设计上吸收了我国唐代、辽代建筑博大雄浑的建筑特点,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仿古园林式文化建筑,赤峰博物馆是赤峰之旅给我最大的惊喜。
博物馆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分为“日出红山”——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古韵青铜”——以夏家店上、下层文化为代表的北方草原青铜文化;“契丹王朝”——系统阐述赤峰地区的契丹文化;“黄金长河”——赤峰地区金、元、清代的文物及民族风情。四个基本陈列风格分割、对立、统一又各具特色,全方位立体的了解赤峰红山文化、青铜文化、契丹文化、蒙元文化四个文化时期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
日出红山
这块村民无意间发现的圆形玉器,被评为中国出土年代最早,体积最大的龙型玉器,这墨绿色的玉龙,有4种动物的特征:鹿眼、蛇身、猪鼻、马鬃,高26厘米,身体蜷曲,又称为C型玉龙,玉龙是用一块完整的玉料圆雕而成,蜷曲的身体刚劲有力,而高高飘起的鬃毛则给人强烈的动感,古人在给玉器转孔时,及好的把握住了重心平衡,头尾在一个水平面上,抽象而生动的C型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细心发现,几乎在所有玉器上都有不同性质的穿孔,红山先人把这些玉器缝制在衣服上或者系挂,是处于装饰目的还是有其它的用途呢?
在那个遥远的史前社会,人们还不能用科学的思维来解释自己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他们把那些主宰世界的力量视为冥冥中上天的旨意,稀有而珍贵的天然玉石无疑是上天的恩赐,在它的身上蕴藏着神秘的通灵神性,她们在当年都是巫师使用的通天法器,在一个部落遇到重大事情的时候,比如战争、农耕等,祈求上天,得到上天的回应与指示,部落首领或者大巫师穿上缝满红山文化玉器的衣服做法,通过玉器与上天对话,一切都由上天决定。
在那个还没进入王权的统治时代,掌握神权的巫师也是后世帝王的前身,把生命与信仰倾注在每一件玉器之中,难怪在那个只有简单工具的时代,人们会倾尽一生去雕刻一件玉器。
兴隆洼文化的代表文物——石雕人像,兴隆洼文化是我国北方目前发现最早的一种考古学文化类型,从石雕人像反应了自然崇拜到生殖崇拜的现象。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图为凤形陶杯,中国最早的凤的造型,被称为“中华第一凤”,距今有7000多年的红山文化类陶杯。
小河沿文化——熊形蚌饰
距今2万年保存完整的鹿角化石。
五千年前遥远的红山先民已经拥有了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他们有着详细的社会分工,也派生出等级森严的社会阶层,而这一切预示着红山先民已经远远的超越了氏族部落的文明,而走进了早期国家的雏形,散发着神秘光环的红山文化,无可阻拦的成为了史前社会最辉煌的文明。
古韵青铜
中国的青铜时代形成于距今4000多年前,以中原地区的夏代最具代表性。赤峰地区的青铜文化,一个是以夏家店下层文化为主的早期青铜文化,一个是以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代表的鼎盛时期的青铜文化。这两种文化对于研究中国早期国家的出现及北方民族和中原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这一地区后来出现的燕、秦、汉等历史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夏家店的下层文化,距今也有4200-3600年的历史,彩绘陶器纹饰是青铜器纹饰的先导,这尊嵌贝彩绘陶鬲,出土于敖汉旗大甸子墓地。泥制褐陶。口沿上镶嵌4个贝壳,器壁用红白两色绘制成沟云形图案。
这款“青铜头盔”,赤峰宁城南山根M101出土,属夏家店上层文化,距今4200——3600年。
猜猜这是先人用来做什么的呢?这是青铜祖柄勺,挹取酒具,属夏家店上层文化,此勺由勺头和勺柄两部分组成勺头呈圆底罐型,勺柄,呈男性生殖器勃起状,是先人赋于它特殊含义的祭祀专用器具,在较原始的游牧时代隆重的祭祀是先民们企求保佑着部落人口兴旺,畜牲繁殖的意愿。这件祖柄勺是东胡民族男性生殖崇拜的典型遗物。
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先民,在列国争霸中,凭借骏马利剑,攻燕伐齐,称雄北方数百年,创造了鲜明的具有时代风格和宁与地方特色的青铜文明。
青铜箭头的种类繁多,其中三棱形箭头居多,箭头就能够穿透铠甲、直达人体。更有凶狠的倒刺,拔出来就会带出一块肉,还有放血的箭头等等。
契丹王朝
我对契丹王朝与文化的初识应该源于小时候看的《天龙八部》,不得不说有时候影视剧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他们在草原上草原上多了一个驰骋纵横的民族,他们以坚韧的镔铁为族号,命名——契丹。
他们在长河大漠的落日下纵马放歌,昂扬率性的探寻着自己的前进之路。而耶律阿保机也成为了当时草原上最具雄才大略的可汗,“朕纵马于途中,以金龊箭射之地,箭落之地即是我契丹之都”,金龊一箭,二百年基业,壮矣!
耶律阿保机为大辽时期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容于发展,和谐共生,同想着一片自由的天空,自信而包容,开明而进取,是契丹这个新兴帝国真是的写照。
契丹文化是辽代文化的主体,契丹人建国不久,便在赤峰的巴林左旗建立辽上京,逐渐转入定居生活,辽国在建筑方面深受中原的影响。
而我最喜欢的就是“辽三彩”,契丹民族于公元906年,在我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在我国陶器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人们把这种陶瓷器称之为“辽瓷”。它继承了“唐三彩”的传统,故又称之为“辽三彩”。
1 9 9 7年1 2月2 5日在科左中旗出土了一件交颈鸳鸯壶,壶身施黄、白、绿色釉,鸳鸯体形肥硕,交颈环绕,双翅并拢,短尾下垂,足曲于腹下。此辽三彩交颈鸳鸯壶,实为辽代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辽三彩的装饰有划花、印花和贴花。一般盘、碗、碟等多用印花,纹饰多以牡丹花为主,还有一些水纹、草花纹、双鱼纹等。
契丹人始终认为精美的丝绸和黄金是最贵重的品物,大部份辽代丝绸的考古发现,均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辽代纺织业具有一定规模,富有民族特色,辽国养蚕基地分布在大凌河流域,纺织主要集中在中京地区,辽上京、东京、南京及其所属州县,也都有布帛绫锦等作坊。辽代织工能织各色锦、绫、罗、绢、纱、绸、缂丝等近百所产丝织品除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还大量出口,或作为国事往来礼品,辽代纺织无疑的在纺织品研究领域的道路上标示了一块新的里程碑。
契丹人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马是契丹人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契丹族马匹装饰齐整,马具制作讲究,在赤峰或者内蒙很多城市的古玩市场里,有很多马鞍收藏者,细心发现很多马鞍都是当时身份的象征,一个好的马鞍甚至要用成群的牛羊才能换取。
赤峰阿鲁科尔沁旗道儿格辽墓出土的木马鞍。
黄金长河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创立了蒙古汗国。1262年,其孙子忽必烈在继位后,继续南下经略中原,十年后创立了元朝,这八百年间蒙古族一直是中国北部边陲草原的主人。“黄金长河”,主要讲述的是蒙元文化。
蒙元文化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特点,又广泛融入了中原农耕文化,吸纳了西域文化的有益成分,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金凤饰件,清雍正七年(1729年)巴林右旗白音尔登苏木荣宪公主墓出土。清朝三百年间,满清皇室先后有二十几位后妃出自蒙古,清室有四十几位公主嫁给成吉思汗的子孙们,荣宪公主就是清圣祖玄烨第三女.
这件珍珠团龙袍,是康熙皇帝赐予荣宪公主的朝服。前胸、后背、两肩均为正龙图案,图为前胸正龙图案的龙头特写。此袍为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
“塞牧虽称远,姻盟向最亲”,这件服饰让我想起了《康熙王朝》里的蓝琪儿,没错这件就是当时康熙赐予女儿蓝琪儿的服饰。一针一线之间都载满了那些被联姻公主的使命与命运,谱写着一曲曲或喜或悲的历史佳话……
蒙古象棋,蒙语称为"沙塔拉",亦写为"喜塔尔",这是阿拉伯"沙特拉兹"的转音。是自蒙古古代社会就流行的一种棋种。 蒙古象棋的某些走法与国际象棋相同。但是蒙古象棋又有自己的特色,如马无别足限制和不得最后将死对方的官长,官长和车之间一般不能易位,需易位时,先动官长向车走两格,然后让车从官长上面跳过去,马或驼不能直接做杀,一般不允许吃光对方,要给对方留一子。
哈喇沁旗蒙古族女饰冠
清代的绣工令人惊叹!
四个展馆,数以万计的珍贵藏品,形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远古文化系列,向人们形象地述说着在赤峰这块土地上祖先们留下的文明履痕,还有那比中原夏商王朝更古老的文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