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新驱动助推经济腾飞
创新驱动助推经济腾飞
——我市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综述
□本报记者 郭坤 李高阳
钟山区北斗大数据产业、“贵州超验空间”产业园,深圳市百纳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手机、平板电脑及关联部件制造、智能通讯终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智能终端企业从无到有,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云上贵州六盘水专区——“凉都云”平台,推进政府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放和利用,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县区的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稳步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实现数据的融合与共享……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坚持“以优势聚资源,以资源引企业,以市场换产业,以应用促发展”的原则,强化组织领导,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引智,强化创新驱动,将大数据产业与全市有利的生态、能源、区位等优势相结合,全市大数据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做了铺垫石。
发展大数据产业
打造弯道取直战略“引擎”
2016年4月14日,红桥科技产业园开园暨百纳威智能终端产品研发项目投产仪式在红桥新区举行,作为布局全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项目的建成投产,为六盘水带来辐射经济产值30亿元以上,帮助地方实现劳动就业5000人以上。
百纳威智能终端产品研发生产项目落户六盘水,只是我市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数据产业,把大数据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引擎”,特别是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大力推进大数据聚集、融通、应用,大数据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信息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信息产业初具规模,信息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大数据及关联产业稳步发展。
智能终端企业从无到有。目前全市智能终端企业共计17家,主要生产手机整机、平板电脑、手机配件、无人机,航模飞机、手机电子元件、汽车中控锁等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非洲、南亚、南美、中东等地区,填补了我市智能终端出口的空白。
搭建云上贵州六盘水专区—“凉都云”。该平台汇聚市直各个部门、各个县区、各行业的数据,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县区的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稳步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实现数据的融合与共享。
服务民生云工程不断建设。全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安全云,着力实施“医疗健康云”“凉都警务云”“食品安全溯源云”“现代物流云”“环保云”等工程,实现大物流和大数据有机结合,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大厅新平台。
发挥产业基础优势
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做铺垫
我市素有“江南煤都”之称,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既面临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生态环境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等挑战和问题。
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加快脱贫步伐,成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六盘水全面开展扶贫工作的重点关注方向。而物联网与工业化结合,可以促进六盘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物联网与农业现代化结合,可以推进我市山地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在保护青山绿水的同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物联网与城镇化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助推城市群建设。
大数据的发展源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并用于支撑智慧城市的发展。目前,我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数据开放程度低、政策体系不健全制约大数据产业发展。而物联网不仅是智慧城市的基础,更是大数据产生的催化剂,大数据源于物联网应用,大数据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智慧城市的衡量指标由大数据来体现。我市正充分发挥已形成的物联网产业基础优势,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应用牵引、市场导向,优化布局、集聚发展的发展模式,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扶持,引导生产要素向物联网产业高端流动,支持物联网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明确发展目标
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市大数据战略行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各地各部门对大数据战略行动认识不够统一;大数据产业发展信息技术、人才支撑体系不完善;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缺乏统一规划;数据开放程度低、政策体系不健全制约大数据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研发投入不足、产业集中度不高等问题。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坚持把大数据产业作为重要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大数据产业与“一产转型、二产升级、三产优化”深度融合发展。重点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培育经济发展新业态;建设大数据云平台,开展大数据智能应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培育大数据市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集群化发展大数据产业;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六盘水建成省大数据应用示范基地、贵州西部智能终端产品制造基地。
力争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到63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6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0亿元,培育大数据龙头企业4户以上、骨干企业60户以上;引进孵化大数据相关企业180家,引进培养大数据产业人才200名;完成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民生服务领域政务数据开放共享200项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