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羊排、羊肝,一公斤、两公斤、五公斤?”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一家名为“老地方烤肉”的巴餐馆里,店主古拉卜·汗·辛瓦里操着流利的汉语为中国客人点餐。古拉卜披着一头梳得溜光水滑的长发,因为酷似某位香港电影演员而在伊斯兰堡中国人圈里小有名气。当然,味道才是其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店主古拉卜和客人合影留念。(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差异化服务——“看人下菜碟”
餐馆内共有三层,其中有两层是按照中国特色精心布置的,大红灯笼、福字和整洁的雅间,一切都有一种亲切感。当然,作为一家在当地中国人圈里美誉度颇高的巴餐馆,味道才是其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古拉卜同食客合影留念,手里的当地华文报纸上刊登有他的专访。(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古拉卜告诉记者,整个厨师团队都来自他的故乡——巴基斯坦西北部落地区开伯尔特区的辛瓦里部族。“每座城市的食物都有别具一格的口味,我提供给客人的食物口味就源于我的家乡。白沙瓦等地也有类似的烤肉,辛瓦里烤肉的口感独一无二。”古拉卜这样说。
古拉卜告诉记者,辛瓦里每家每户都喜欢这种口味的羊肉,各家也都会烹制这份美食。为了尽可能保证地道做法,餐馆使用的炊具都和家乡保持一致。
此外,餐馆使用的羊肉是从巴基斯坦各地精心挑选的。根据季节不同,羊的来源地也不尽相同。有时会来自白沙瓦,但大多数羊来自草木丰厚的旁遮普省。古拉卜说:“挑选羊,我有自己独到的经验,我能从300只羊里轻易分辨出我要的100只。健康的羊做出的羊肉更为可口,餐馆非常依赖羊的质量。一旦羊肉口感不好,一切都无从谈起。”
挂在餐馆门口等待食客挑选的羊肉。(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当地食客们在挑选羊肉。(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如果您以为,只是依靠地道的做法和上好的羊肉就能让“老地方烤肉”在众多巴餐馆中脱颖而出,就太“单纯”了。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终于得知个中“不为人所道”的秘密。
原来,“老地方烤肉”也会看人下菜碟,为当地食客和中国食客烹制羊肉时在做法上会有微妙不同。用古拉卜的话说,是“有那么两三点不同”,究竟差别在哪,他笑而不语。
“我知道中国客人想吃哪种羊肉,其他餐馆的人可能未必清楚。因此,同样的羊排,经过独特的制作,就能呈现出别样的口味。其实,中国客人更喜欢口感鲜嫩的羊肉,不喜欢吃有点硬的(烤过火)。”古拉卜给厨师下单时,会单独在一张纸上写下“中国客人”。厨师就会明白要如何加工。他坦言:如果在烹饪过程中,对待中巴双方客人不加以区分,自己的餐馆也不会脱颖而出。
美味的辛瓦里烤肉。(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羊肉一旦做好后不能及时送到客人面前,在热锅中形成的水蒸汽回到肉里,会导致口味大打折扣。尽管,有时会需要客人等待,但在我看来,这是很有必要的”。古拉卜说。
古拉卜的部族——辛瓦里聚居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边境地区。古拉卜的店里雇佣了来自家乡的50人,他给店员们提供良好的衣食住行条件。
古拉卜说:“客人们都喜欢我的食物,一些人认为我来自阿富汗,但我是巴基斯坦人,店里的食物也是巴基斯坦食物。不断有中国朋友问我是否来自阿富汗,我便开始详细给他们讲述辛瓦里部族,巴阿边境两侧都分布着辛瓦里人,在阿富汗一侧居住着约95%的辛瓦里人,我属于住在巴基斯坦的5%。这家餐馆的巴基斯坦名字是我家乡(开伯尔)和部族名字(辛瓦里)的组合。”
餐馆厨师正在制作烤肉。(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与中国结缘——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受益
早在2003年,年仅13岁的古拉卜来到伊斯兰堡打工。几经周折,在乡友的资助下终于开起了自己的餐馆。起初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与中国人结缘后,生意便开始大踏步前进。
古拉卜回忆道:“我记得开始只有周末时,才有华为的员工或留学生来就餐,中国客人的规模不大,我坚持听取中国客人的意见,并学会了简单的汉语,集聚了不少‘中国资源’”。当以前街里的老店不堪重负时,古拉卜斥资启动了这个档次更高一些的餐馆。“所有准备做好后,我邀请所有认识的中国朋友,请他们来捧场,最终约有200多人到场,这也成为我生意的转折点。”古拉卜笑着说。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展开,给古拉卜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现在,餐馆平均每天要消耗约30只羊,高峰时期达到40只。即使正值盛夏,每天仍需要至少25只。
厨师正在加工肉串。(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古拉卜说:“走廊建设开展以来,中国客人上涨了90%。我每月还会带上团队定期前往拉合尔等地,为工作在那里的中企提供上门服务。”餐馆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这是走廊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他相信,走廊建设也将为更广泛的巴基斯坦人民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每天上午12点,古拉卜开始到店,通常要经营到晚上12点。有时因为顾客太多,甚至要坚持到夜里一两点,而在开斋节和独立日等重要节假日,食客们蜂拥而至,营业时间会更久。收获的背后,是日复一日辛勤的付出。古拉卜直言:“当我售出40只羊后,我能感觉到身上每一块骨头都会隐隐作痛,实在是太累了。总感到压力在肩、精疲力竭。”
古拉卜在和客人寒暄。(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学习好汉语——未来拥有更多机会
虽然目前餐馆规模已不小,但仍难以满足需求。古拉卜计划再多加盖一层或租下临近的门店,以进一步扩大经营。尽管他非常忙碌,但发现有新的中国客人前来就餐时,通常会与客人聊上5分钟,增进彼此了解。古拉卜说,如今,一些中国客人刚来便知道了他的故事,都会慕名前来就餐。
一位中国朋友邀请古拉卜去上海开分店,但也有中国朋友建议他慎重考虑。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如何解决巴基斯坦羊的供应。古拉卜认为,一旦要把餐馆开到中国去,必须带上他的辛瓦里厨师团队,因为这是“地道的辛瓦里烤肉最重要的保证”。
“只要中国人来了一次,我相信他们不会再去其他巴餐馆。”古拉卜自信地说。他的老店经营时间已久,很多离开巴基斯坦两三年之久的老客户再来可能直奔老店,他们仍然记得这种熟悉的味道。一位中国食客在时隔3年后,重返巴基斯坦,就是这种状态。
通往成功的道路绝非坦途,想要获得持久的成功更为不易,唯有恒心与毅力方可实现。
古拉卜认为,现在他需要学习更多的汉语,因为此刻愈发感到对汉语的需求。在他看来,巴基斯坦人需要学习和掌握汉语,“学习汉语的人,未来生活能够更轻松,也将拥有更多的机会。”
来自巴基斯坦西北部落地区的辛瓦里厨师。(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