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宝兴:“河对面”一天比一天好

栏目:财经    来源:互联网    作者:子墨    发布时间:2015-03-15 08:38   阅读量:14847   

群山环绕的宝兴县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在线记者 王晶城 摄影 华小峰) 穆坪镇新宝村丰收组,宝兴县的一个普通村落,当地俗称“河对面”。

4月28日,《天府早报》以《一个村落的地震记忆》为题,忠实记录和展示了“4.20”芦山地震后一周里,发生在“河对面”的点点滴滴。那是一场典型的“乡村式”自救,基层党组织和宗族血缘纽带,是这种自救的核心组织力量。村民们被最大限度地凝聚在了一起,他们利用能找到的一切资源延续希望,包括与外来受灾群体间的互助。

一个“河对面”,一个宝兴灾区的典型样本。

当灾难过去半个多的时候,天府早报记者再次将目光投向这里,一切又有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正如“河对面”人所预期的那样,“一天肯定会比一天更好。”

粮草官要失业了

5月10日上午,汪兴林又没太多事情可做。到厨房仓库转了一圈,那里并不缺乏食物,粮食、肉、蔬菜,品种有五六种,出去找食物的工作,看来该告一段落了。

作为“河对面”安置点厨房的物资总管,汪兴林一直负责粮草筹措,但现在他的职务似乎并无太大意义,用他自己的话说,“遭整得要失业了。”4月底,省道210线芦山至宝兴变得通畅,运往宝兴的物资,包括食物都不再那么紧缺。汪兴林一天天变得闲起来,“确实坐不住,但这也是好事,我要忙的话,村头就要急了。”

但厨房另两位“大佬”并没闲下来:汪志军,主管食品安全;杨红,厨房主厨。

他们仍需每日精心安排120余人的吃喝,不过,现在的安排变得游刃有余,因为食物多了,不再需要为每顿吃什么、吃多少担心;而通电通水后,食物的保存也不再困难。5月10日中午,“河对面”人吃了白米饭和一荤两素三个菜,这已是现在的通例。

厨房还有了新装备,自来水龙头和水槽。这令厨房的工作开展得更加方便、快捷。而与厨房一起升级的,还有住宿区。制式帐篷,取代了篷布、钢管搭建的临时帐篷,防风挡雨,也不再是烦恼。“主要还是有专门地方洗脸洗澡了。”石玉强指着新搭建的公共生活区说。

石玉强还是帐篷区的主管,现在的帐篷区变得更加舒适,但威胁还并未消除:附近山体的地质灾害。这些灾害点都被设置明确的标示,石玉强和几个助手,成了义务观测员。每天白天,他都要带人去查看几次,“这段时间还没发现问题,应该比较稳定。”

但李玲依旧每天提醒石玉强,千万不要大意。尽管是石玉强的晚辈,但作为“河对面”的组长,她的组织核心地位一直被每一位村民所认可和支持。除了提醒安全,协调村里大小事务、与村外联系,仍然是她工作的重点。

这类工作刚刚变得没以前那么忙碌,但李玲又给了自己一些新的分工:组织乡邻耕种。菜被挖完后,村里的菜园子已经空了好几天了。尽管地不多,但仍需及时补种上,到5月10日,一些地里,有些玉米苗已经冒出了嫩芽儿。断路也没那么可怕

从5月8日晚到9日上午,一场大雨在芦山、宝兴一带倾泻。新的塌方出现了好几处,芦山到宝兴的路,再次中断。

“河对面”最先得到这一消息的陈勇,他仍然在宝兴的修车志愿者服务队帮忙,所以道路一出现问题,他总能很快知道。9日中午,陈勇将这一消息带回村里,其他渠道的消息也跟着而来,归结起来四个字:路又断了。

“孤岛”,是地震后刺在宝兴人心头的一根刺,因为道路中断,宝兴的救援一度非常艰难。这次,当消息传来的时候,“河对面”还是轰动了一下,“特别是些妇女,又担心了。”

不过,汪志军对此丝毫不屑,他还是那句话,“该过好就过好,不会有啥问题的。”李玲和石玉强于是出来安抚,“物资都够的,路也应该很快会通。”一场 “风波”很快消停,石玉强说,其实只有稍微想一下就能想得通,地震垮那么多都很快通了,何况现在并不缺什么。

下午些,在雅安工作的石显娇打电话回家,也提起断路的事情,不过这次她没准备再回来。地震发生后,她和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一路冒着生命危险徒步穿越各处塌方、断道,只为能回家看看,但这次她并不认为路断了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事实上,上次回家,石显娇和其他在外务工村民一样,回来了也做不了什么,待了不几天就回去工作了。

石显娇还和家人开玩笑,说宝兴人对这种事情都免疫了,“就是不得怕”。而在她打电话的时候,“河对面”的电视机旁边,闲下来的村民们也是笑声连连,各种玩笑接二连连三。汪志军是个中高手,赵本山的小品,他总能说得有模有样,“生活还是要开开心心的才好,前段时间好多人想不开,现在也想开了,你笑一笑,总比烦起过好。”他们不得走的

高敏已经回到了学校,她原以为这次回来会待上好一阵子,但家里安置稳定后,学业又成了她最应该去做好的事情。“河对面”的孩子们,同样重新开始了自己的学业。这些,在李玲看来,是恢复重建一个良好的开始。

“我们肯定不可能这么等下去,得主动做准备。”每到大家聚在一起后,李玲和石玉强总会在玩笑之后跟大家说起重建的事情,有些时候,其他村民也会主动挑起这些话题,激起大家一番热烈的讨论。

讨论最多的话题,是修房子。尽管目前,重建的事情还在酝酿之中,但“河对面”的村民们还是会自己提很多设想。石玉强大约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他搞建筑出身,通常一说到这个问题,他就会滔滔不绝,比如自家的房子,有部分肯定要拆除,有部分可以修补等等。

每次讨论,都不会得出什么结论,但可以确定的有一件事:外头打工的人肯定都要回来,要不劳动力不足。打工者回来,这是无须担心的,因为地震后回来的人,他们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回来看看情况,为重建做准备。比如石显娇,她和几个兄妹就已经确定各自凑一些钱回来修房,然后几个人分时段回来帮忙。

当然,像高敏这样的学生,或许只能利用假期帮忙打打杂。

除了修房子,工作也是“河对面”人特别愿意说的话题。最初,他们担心一些企业会因为地震而离开宝兴,或者减少投资。如果他们的担心成为现实,这对主要靠在县里打零工生活的“河对面”人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比如投资了宝兴几大主要旅游项目的正兴集团,他们的宾馆项目就在“河对面”。正兴集团总经理杨炜民几次保证,绝不会撤离,这才让“河对面”人放下心来。后来,这一消息更加为他们所确信:因为杨炜民透露了更多细节。

比如他们会在5月20号地质灾害应急处理完成后,恢复宾馆项目的施工;比如他们正在筹划修订其他项目的选址等等。这些无一例外地说明,他们还会有大动作,“至少应该比现在修宾馆动作要大得多吧!”建筑人石玉强,对此似乎尤为敏感。

而石玉强还看到了更多的希望:以后不会缺钱挣的,宝兴只会越来越好。

热搜:宝兴,宝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宝兴:“河对面”一天比一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