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探访芦山震后“第一沟”治理

栏目:综合    来源:互联网    作者:李陈默    发布时间:2015-06-10 02:41   阅读量:12949   

“今年夏天总算睡踏实了”

冷木沟工程治理现场。

冷木沟几百万方的泥石流物源,对沟口下方的宝兴县城威胁极大,也被称为“震后第一沟”。但村民毛家财说:

今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宝兴县城的安危牵动众人的心。这是因为,在宝兴县城周边,除了22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还有一条对县城威胁最大的大型泥石流沟,这就是冷木沟。“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冷木沟两侧山体发生多处崩塌、滑坡;去年8月18日,宝兴县突降暴雨,冷木沟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大量岩石被雨水冲击下来堆积在沟里,成为泥石流物源。然而,治理工程刚要启动,“4·20”芦山强烈地震就发生了。

目前,冷木沟应急治理已全面完成。这条号称芦山震后“第一沟”的泥石流沟是如何治理的?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近日,记者来到宝兴县城探访。

为何震后一周就启动治理?在自然规律和群众利益间找平衡

进入冷木沟,一个蓝色的公示牌映入眼帘,这是负责施工的省地矿局909公司进驻现场时立起的,落款日期是2013年4月30日――如此算来,冷木沟治理工程在震后10天左右就已开始。“实际进场时间更早,差不多一周以内就启动治理了。”施工单位现场技术负责人胡孝荣说。

按常规,震后的五六年应是植被恢复、地质结构稳定的调整期,为何冷木沟会不足一周就启动治理?

对此,胡孝荣给出了“等不得”的回答:冷木沟是一条老泥石流沟,历史上曾多次暴发泥石流。“8·18”大型泥石流之后,当时勘查的固体物源量就有280万立方米;“4·20”芦山强烈地震之后,沟内物源总量达到了380万立方米以上。“这无异于悬在宝兴头上的一头张开血盆大口的猛兽,随时都有可能倾盆而出。”胡孝荣说。

对于“等不得”的定义,省地质灾害研究会秘书长葛文斌也表示认同。他给出了一组数据,若冷木沟发生泥石流,将会产生三方面的危害:威胁中游冷木沟村30余户100多人的安全;威胁沟口县城居民集中区1000余人的安全;若暴发特大规模泥石流,将威胁整个宝兴河沿岸居民安全……

葛文斌表示,从自然规律来说,确实应该等,但泥石流沟下方威胁的是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必须在最快的时间里,在自然规律和群众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尽快启动冷木沟应急抢险治理。

冷木沟为何物?与舟曲三眼峪沟极为相似

没有去过冷木沟的人或许都会产生疑问,这究竟是一条怎样的沟,至于如此紧张吗?

对此,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一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冷木沟位于宝兴县北部,东西走向,沟口正对着县城,汇水面积10平方公里,从山脊到沟口的落差达2000多米,其地形地貌和甘肃舟曲的三眼峪沟极为相似。“一个舟曲泥石流夺去了上千人的生命,你觉得该不该紧张?”该负责人反问。

而对于冷木沟而言,没人比他们更熟悉――生活在冷木沟里的38户、100多人,他们同样对冷木沟充满了敬畏。

今年60多岁的毛家财从出生就一直生活在沟边。在他的记忆中,冷木沟曾经发生过两次大的泥石流,一次是1966年,另一次是去年的“8?18”大型泥石流。对于这两次泥石流经历,毛家财说“一辈子都忘不了”。“1966年那次主要是水大,把宝兴县城都冲成了一条大河;但去年‘8?18’确实是泥石流,河沟里的石头碰石头,轰隆隆全冲下来了,两个人面对面吼都听不到。”毛家财说。

顺着冷木沟,踩着乱石一路爬行,越走越触目惊心,震后新发生的崩塌和滑坡到处可见。爬到2号拦砂坝的坝址,大家停了下来。随行的泸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汪宇指着不远处的一处几个足球场大的堆积体告诉记者,那一片就是去年“8?18”之后冲击出来的,“现在看起来风平浪静,一旦遇到山洪泥石流,它迅速就能变成一头洪水猛兽。”

如何治理?盯防、撤离、治理“齐步走”

那又该如何驯服这头“洪水猛兽”?

冷木沟全长10公里左右,其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的沟段在5公里左右。但泥石流沟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为确保万无一失,技术人员们为这条沟安装上了一套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通过这套“神器”,远在宝兴、成都乃至北京的各级指挥中心,都能同步观察到当地泥石流的影像特征。

除了死死盯住泥石流沟的动态,冷木沟还有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走在沟里,随时可见安全撤离线路指示牌,“都演练了好多盘了,往哪里撤闭到眼睛都晓得。”毛家财说。

“盯防、撤离、治理‘齐步走’,是冷木沟的综合应急手段。”据宝兴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姚旭东介绍,冷木沟的治理是按20年一遇标准、确保50年一遇泥石流不对宝兴县城居民区构成直接威胁的标准设计的,在工程治理中采取了“三保险”――

第一道保险是多级拦挡,即3座拦渣坝,拦截泥石流中的巨石。拦渣坝是凹形控流坝,不仅可以挡住冲下山来的大石头,还能将小石块与泥水从缺口排走,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就把库容填满。

第二道保险是固沟护坡,包括沟道清淤大块石护岸工程、钢筋块片石砌体护岸及潜槛工程、阶梯深潭系统工程等。为固定河床,不到5公里的主沟里设计了31道潜坎,通过嵌入河床中的3米深的混凝土墙,把河床一格一格固定下来。其中阶梯深潭系统,还是首次在省内大规模使用。

记者看到,阶梯深潭系统位于最大的拦渣坝――2号拦渣坝的上方,如果暴发泥石流,阶梯深潭系统能迅速挡停巨石,降低流速。

第三道保险则是拓宽行洪,即沟口复式断面防护堤工程。该工程主要对沟内侵蚀严重的270米河堤加设钢筋笼碎石护堤,确保泥石流不冲破堤岸。

“60多年了,只有这个夏天是睡踏实了的。”看着家门口一天天建起来的治理工程,毛家财开心地说。

“我们已经平稳度过了七八月,这两个月是扳着指头一天一天数过来了。”姚旭东说,宝兴县1971―2005年的降雨资料显示,该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92.5毫米,且有8成左右的降雨集中在6-9月,其中7月份最高,为218.0毫米。

“在工程治理过程中,先后发生了‘6·21’、‘7·10’等多次泥石流灾害,但都没有大的影响。如果后期不出现极端天气,冷木沟泥石流是可控的。”姚旭东说,冷木沟应急治理工程已于8月底全面完成,待汛期结束后,将全面启动冷木沟综合治理工程。(记者 许静)

热搜:治理,治理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探访芦山震后“第一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