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绝非美的一家。南方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中山近20家A股上市公司中,除了达华智能外,其余十多家企业要么曾在近两年买过理财产品,要么“正在购买理财产品的路上”。从规模和收益来看,规模最小的不过1亿元出头,最大的则超过50亿元。依靠理财产品,有的公司年赚一亿元,有的却只有数百万收益。
●南方日报记者郑平
1 上市新兵行动迅速
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显示,仅今年上半年,沪深两市已有745家上市公司投入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涉及的总金额约为4468.84亿元。而在购买理财产品方面,中山新上市公司行动十分迅速。
5月24日,中小板上市公司香山股份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以不超过1.5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购买安全性、流动性高的理财产品,其期限不超过12个月。此时距离香山股份登录A股刚刚过去一个月。
6月15日,香山股份宣布,已分别向兴业银行和交通银行购买了两款理财产品,总金额达1.01亿元。产品之一,为兴业银行的“兴业金雪球—优选2号”,认购金额为56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3.2%,随时可以赎回。产品之二为交通银行的“蕴通财富·生息365”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认购金额45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2%。
今年年初登陆A股的皮阿诺艺术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在购买理财产品方面也是动作迅速。5月16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使用1.8亿元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此时距离皮阿诺完成上市仅仅过去了三个月。
到6月17日皮阿诺宣布,该公司自6月2日以来已购买了兴业银行、工商银行共计8种理财产品,金额从600万到4000万元不等,总金额已达到了2.06亿元,已经超出了5月公告1.8亿元的额度。从资金来源看,这些资金均为“募集资金”。
从皮阿诺理财产品的类型来看,8款产品均为“保本浮动收益型”。从收益来看,这些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为在2.9%—4.45%之间。从期限来看,最短的只有13天,最长的为6个月。其中,一款名为“兴业金雪球-优先2号”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总投资600万元,6月2日购买,6月15日就赎回,13天时间共产生收益6838.36元。
2 老牌上市公司大手笔投入
除了这些新近上市的公司,华帝、奥马、中顺洁柔等老牌上市公司在购买理财产品方面则是轻车熟路,有的公司的理财收益甚至接近净利润的1/4。
从2016年1月起,木林森股份累计动用40.393亿元闲置资金,先后购买了广发银行、交通银行等机构的24份理财产品,最终获得1.326亿元的收益。同期,木林森股份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346亿元。也就是说,理财的收益超过木林森主营业务利润的1/4。
华帝股份是最早购买理财产品的中山上市公司。在2016年,华帝股份的“理财战术”可谓达到了最高点。该公司年报披露,2015年12月以来,华帝股份共购买了217份理财产品,涉及20多家银行,金额最少有130万元,金额最高者则达到1.45亿元。
从期限来看,华帝大多数理财产品期限不超过3个月。时间最短的则仅有3天,收益3400元。记者看到,这份交通银行提供的“债券与货币型”产品,总金额为2000万元,从2016年1月8日开始生效,到同年1月13日就宣告终止。
在2016年,华帝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累计达到57.41亿元,在中山上市公司中首屈一指。不过,华帝去年在理财产品上的总收益只有1168万元,远逊于理财规模相差无几的木林森。
2015年完成股权变更之后,奥马电器几乎是最具“金融基因”的中山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理财自然是顺理成章。不过,奥马电器过去一年的理财成绩可谓差强人意。
奥马电器2016年财报显示,去年1月该公司委托某银行(原报告未披露)对25.86亿元闲置资金进行理财,同年12月31日到期。最终,这些理财产品总计产生了597.86万元的收益。同年,奥马电器归属上市公司的总利润为2.98亿元。以此计算,奥马电器2016年理财收益率只有0.231%,甚至低于同期不少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
理财成绩同样较差的上市公司,还有中顺洁柔。财报显示,2016年中顺洁柔总计购买了10款总金额达2.75亿元的理财产品,总计收益为193.03万元。
不过,这并未动摇上市公司的积极性。今年6月20日,奥马电器公告显示,该公司旗下的“钱包金服”已投资了4种结构性存款产品,总金额超过7亿元。期限最长的达到375天,最短为3个月,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4.5%。以此计算,期末奥马电器最高可获得超过2600万元的理财收益。
6月28日,中顺洁柔也发布公告称,该公司拟使用不超过4亿元人民币,用于购买低风险、短期(不超1年)的理财产品。在上述额度内,资金可以滚动使用。目前这项动议已通过董事会、监事会的审批。
3 更多公司“还在路上”
整体看来,中山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收益并不高。如在2016年,大洋电机曾累计斥资9.48亿元用于购买理财产品,但年度投资总收益为297万元。棕榈股份在2016年购买的4亿元理财产品,最终收益只有123.82万元。独辟蹊径的依顿电子并未进行委托理财及贷款,而是花了1亿港元购买了中国国际的交易型开放基金,最终获得191.5万港元收益。
除了这些付诸行动的上市公司,更多的企业也事先发布了即将购买理财产品的预告。
早在2016年12月,乐心医疗就发布公告称,将使用不超过1.8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用于“现金管理”。但公告发出至今,乐心医疗仍未采取实质性行动。
3月2日,长青集团发布公告称,拟使用自有闲置资金进行低风险理财产品投资,投资品种为“低风险理财产品”,总金额不超过3亿元。
今年3月10日,中山公用也发布公告称,在确保不影响募投项目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公司拟使用闲置募集资金不超过5亿元人民币(含)投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期限在12个月以内(含)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
不过,购买理财产品的动议自3月提起之后,乐心和长青两家公司均尚未付诸实施。
上市公司哪来的钱买理财产品?除了利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外,还会动用到闲置募集资金。
“短期理财产品,风险较低,收益明显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是公司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自有闲置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理财手段。”在购买理财产品的预告中,长青集团这样解释道。
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公司研究员表示,除了理财的直接收益,还有隐形收益。“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一般来自与该公司有合作关系的银行,通过购买这些银行的理财产品,可以获得更多的账户流水,提高信用记录。”该研究员表示,大量买进理财产品,也能补充银行的短期流动资金,或者帮助其完成理财产品销售业绩。作为回报,上市公司有可能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