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宋清辉:中资企业在海外并购业务呈现井喷式发展

栏目:产业    来源:互联网    作者:柳暮雪    发布时间:2017-04-07 09:42   阅读量:12278   
宋清辉:中资企业在海外并购业务呈现井喷式发展

去年中资企业在海外的并购业务呈现井喷式发展,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直言,这就导致海外机构需要大量拓展当地客户的融资需求,譬如:2016年中国银行海外新增公司贷款首次反超境内事件。

宋清辉:中资企业在海外并购业务呈现井喷式发展

中国产经新闻报记者 张毅报道

一直以来,银行被看做是百业之母,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宏观经济的基本面。而在当前国内经济形势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大背景下,业内人士表示,我国银行业的向好态势也越发明显。

近日,包括工农中建交五大行在内的各大商业银行陆续公布了2016年度业绩“成绩单”。

业绩数据显示,去年五大行的净利润总计达到9254.38亿元,日均25.3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各行净利润增速趋缓情况下,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增长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譬如:相比2015年五大行不良贷款和不良率的全部双升,2016年,建行和农行则实现了不良贷款率回落。

不仅如此,记者发现去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海外业务成绩也相当吸睛,为各行利润增长做出了一定贡献。

对此,受访专家表示,去年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贷款质量、风险控制、海外业务等方面均实现了“稳中提质”。未来随着改革的深化、“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脚步加快,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空间巨大,海外业务也势必会成为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重点。

资产质量向好

根据近日五大行纷纷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去年,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的净利润总计9254.38亿元,日均达到25.35亿元。除了中行首度出现净利润增速负增长,其他四行则保持低速增长。

中行的年报数据表示,截至2016年末,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1645.78亿元,较去年末下降3.67%。不过,中行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解释称,这是出于稳健经营的考量,该行同期拨备覆盖率选择逆市提升,较上年末提高9.52个百分点,达到162.82%。

除此,再看其他国有大行,其中农行的增速从2015年的0.62%上升至1.86%。建行则紧随其后,从前一年的0.14%回升至1.45%。工行、交行的净利润增速与2015年相当,分别为0.4%以及1.03%。

近年来,上述五大国有行在净利润增速方面实际上一直呈现放缓态势。从2013年的两位数增速,至2014年年末的个位数增速,再到2015年接近零增长的增速,去年则首次出现国有银行利润增速负增长的情况。

但值得说明的是,虽然去年各行利润增速未有显著提升,但各大行的不良资产增长势头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记者梳理发现,相较2015年五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率的全部双升,去年建行和农行则实现了不良贷款率的回落。

比如:近两年不良贷款率较高的农行,较上年下降了0.02个百分点。而建行则通过采取调整信贷结构,严把风险入口和出口,创新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等手段来应对经济下行周期。截至去年年末,建设银行不良贷款同比少增400.99亿元,不良贷款率较前一年下降了0.06个百分点。

对此,招商银行总行私人银行部高级分析师严哲铭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各大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存在明显提升。从2016年已披露的商业银行的财报来看,不良资产生成率等指标均有好转迹象。

从市盈率和市净率两个指标观察,商业银行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在2015年之后有显著抬升,而市净率却基本维持在0.9左右。这说明二级市场对于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好转存在一定乐观预期:一旦后续不良资产生成率下降,坏账拨备减少,就可以释放股东利润。因此,严哲铭认为,去年乃至今年一季度银行资产质量都是比较乐观的。

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则结合工行的实际情况说明道:“从工商银行贷款的需求、贷款的投放以及资金面来看,经济企稳回暖的基础是牢固的,整个趋势是看好的。经济决定金融,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下,我们的资产质量外部环境比前两年要好一些。”

由此,“目前的外部环境到了企稳的状态,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恶化速度也明显放缓了。”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梁海明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银行资产质量企稳回升的状态会继续延续。

海外业务增长成亮点

除了银行资产质量“稳中提质”这一特征,记者在各行公布的年报数据还发现,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海外业务表现越来越突出,其对银行的利润增长贡献也在持续提升。

以中行为例,去年中行实现税后利润1841亿元,同比增长2.58%,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国际化业务的快速发展。

记者从中行年报数据中得知,该行去年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化的资金来源,创新债券发行品种,打通境内外的资金通道。截至去年年末,该行海外机构资产总额达到7307亿美元,海外资产在集团资产中的占比达到26%。中国银行海外业务实现税前利润122亿美元,同比增长39%,贡献度达到36%。

在业内人士看来,国有商业银行在海外业务方面的持续发力,实属情理之中。这与国内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加速、国内“一带一路”等政策的推进、国际经济环境向好等因素息息相关。

记者梳理发现,去年中资企业在海外的并购业务呈现井喷式发展,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直言,这就导致海外机构需要大量拓展当地客户的融资需求,譬如:2016年中国银行海外新增公司贷款首次反超境内事件。

梁海明也表示,银行作为服务行业,中资企业在海外融资、并购需求的上升自然会带动银行业务、海外业务的上升。

不仅如此,受访人士还纷纷对记者指出,我国的“一带一路”、“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的加速推进,也是拉动银行业海外业务大发展的重要原因。

“海外业务的比重上升是大势所趋。”严哲铭对记者分析道:“一方面,境内的家庭财富存在全球配置的需求,财富管理行业日渐成熟,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投资工具和资产选择;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落地,实际带来了快速增长的境外业务需求。境内银行,未来不仅要到发展中国家‘开疆扩土’,也要到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去‘抢山头’,在成熟的金融监管体系和市场环境下参与竞争,这有助于提升我国金融行业的全球竞争力。”

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还对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补充,国际经济环境的好转也会影响国内银行的业务收入。目前,美国日本欧洲、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都有向好的迹象。国际经济环境向好,也将带动国内银行国际业务的收入上升。

梁海明则称,过去一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贬值,相对来说,也会使得银行境外业务的盈利能力更加突出。

国际化大银行是发展重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对于反映经济基本面的情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而根据最近各大银行披露的年报数据来看,我国经济环境企稳向好的态势也得到了印证。

反过来讲,宏观经济的企稳向好,也可以为国内银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正如上述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所说,经济决定金融。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随着各项改革的持续深入,经济形势的不断向好,国内银行业也会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那么,未来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会出现哪些重点方向呢?

国际化势必会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不少受访人看来,我国银行业在未来仍然会深入发展国际化。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走出去”和“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历史机遇,加快海外布局已成为大型银行国际化战略的一个重要支点。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国内银行也会走上全球化之路。”梁海明对记者预计,当然在转型全球化大银行的过程中,业务要跟海外对手看齐,更加多样全面,加强金融创新,这些也是必不可少的。

“国际化中的风险不能忽视,需要审慎评估,稳步推进。”曾刚也对记者强调。

除此之外,在严哲铭看来,未来银行业发展的重点还有两个方向:其一是,零售金融业务可能是未来2-3年境内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方向。“在经历了经济下行周期后,坏账大幅度暴露,使得各大商业银行的经营者往往趋向保守,会更愿意发展稳中求进的零售业务”。

其次是互联网金融业务。互联网和金融行业是相互融合、共生共存的关系,传统金融行业必然要拥抱互联网新技术。严哲铭预计,那些对于互联网技术吸纳程度领先同业的商业银行,势必会在未来获得更坚固的护城河和更多的市场份额。

对此,梁海明也表示赞同。他称未来银行业转型会倾向于轻资产,分支人员削减,在互联网化、金融科技方面加速发力。

据悉,目前国内领先的商业银行已经推出了智能投顾服务,在用户体验上已经领先竞争对手一步。业内人士介绍,当前我国的互联网产业创新能力并不逊色于美国,而这实际上给了境内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上“弯道超车”的机会和底气。原标题:五大银行去年业绩披露:稳中提质 海外业务表现吸睛

热搜:企业,海外,企业,海外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宋清辉:中资企业在海外并购业务呈现井喷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