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苏州与威尼斯的桥

栏目:创投    来源:互联网    作者:樊华    发布时间:2017-02-19 15:56   阅读量:16687   
苏州与威尼斯的桥

我的生命之页始有记忆是在苏州的童年生活。那里水巷波光粼粼,黛瓦泥墙,炊烟裊裊,河港交织飘传渔歌,水中红掌白鹅追逐嬉游……山青水秀共天长,蒙养了我的彩蕴情愫,形塑了我的墨语人生。

我随父母亲迁居上海长大成人以后,又经常与画友们结伴重返姑苏周边地区的江南水乡行旅写生,饱饫古朴韵致的水乡情味,使我愈益敏悟宋代诗人翁卷所写的《乡村四月》一首诗:「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四月江南,细雨似烟,子规催耕,农村忙碌的景象栩栩如绘。

水乡碧流泓泓,水多桥也纵横交叉。桥的年资不同,形态殊异,有拱形木桥,也有梁式石桥,横跨飞越湖川,随着悠悠岁月的流逝,既有历史积淀的苍古,又有诗意盎然的浪漫,展现出一幅幅旖旎隽丽的景色画面,又显示了一阵阵素雅恬美的民俗风情。在我的眼里,也颇象是木刻效果的墨韵拓片。

江南古镇:小桥流水读书声

同里镇,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镇之一,东距吴江市区6公里,属于保存着江南风貌的醇正水乡。我爱读书,那里就有一座南北走向、拱形单孔的读书桥。此桥正名为普桥,亦名小东溪桥,初建于明朝洪武2年(公元1369年),现存之桥为清代道光30年(1850年)重建,由花岗岩砌筑,外观永隽清丽,因桥身的西侧镌刻了一首对联:「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而名闻遐迩。

苏州与威尼斯的桥

游船在水巷和桥下行驶

同里园林古迹众多,墨客名士亦多不胜数。例如,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退思园,就由园主任兰生所建,峻工于清代光绪13年(1887年)。园名「退思」,语出《左传.鲁宣公十二年》:「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除了退思园,还有名贤耆宿的深宅广院──嘉荫堂、崇本堂和耕乐堂,砖雕门楼,刻凿着「渔樵耕读」、「琴棋书画」,乃属「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书香门第。

另外,还有辛亥革命时期风云人物陈去病的居堂楼。陈去病与柳亚子、高天梅等名家在苏州发起成立反清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曾经追随孙中山、黄兴参与革命活动。1933年,他逝世后安葬在苏州虎丘冷香阁。陈氏工诗词善撰文,着有《浩歌堂诗钞》、《续钞》、《五石脂》及《明末遗民录》……等著作。

当我出入这些古典堂宅,踱过读书桥的时候,仿佛聆听到村童学子们的朗朗念书声,心坎里会悠然感怀翩翩:「闲户自精开卷有益,山水有灵亦惊知己」。

甪直也是江南古镇,全镇最多时桥有72座半,现在尚存各式古石桥41座,分长桥、短桥、拱形桥、平顶桥、双桥和半步桥,构成两河交汇处有「走三步跨两桥」的有趣景象,素孚「水的世界,桥的国度」之称。

苏州与威尼斯的桥

美术学院桥

位于甪直中市北端的环玉桥与和丰桥,呈现直角相交之态,拱形单孔的和丰桥,南北走向,是甪直历史最悠久的古桥。据《甫里志》记载,该桥建于宋代初叶,保持着宋代青石砌筑桥拱的方法。环玉桥始建于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为东西走向的梁式花岗岩平桥。两桥躺卧在荡漾碧波之上,构成颇具特色的双桥。

甪直的桥面上,留有着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晰晰足迹。他曾在甪直一所小学任教,生活了四年。叶老1988年在北京辞世后,甪直人民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将他当年执教和生活过的旧址加以修缮,辟为「叶圣陶纪念馆」,让民众和文学爱好者瞻仰这位搭建知识之桥的长者。

威尼斯:气势宏伟石拱桥

如果养育过我的苏州,被人们赞誉为「东方的威尼斯」的话,那么我觉得意大利的水都威尼斯,也可以称作「西方的苏州」。

2015年9月,我与妻子不参加旅行社组织的访欧团,而是去意大利作一次艺术朝圣的自由行,游览了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米兰四城,身临其境地饱赏了威尼斯与苏州迥然不同的异域风釆。

苏州与威尼斯的桥

悠游在同里

乘坐火车抵达威尼斯,一出车站大厅,只见波浪滔滔的河流横呈眼前,绿色包铜圆顶的小圣西门教堂耸立在河道的对岸。大水道是贯通威尼斯全城的一条长约四公里的水上街道,逶迆的沿岸有许多著名建筑,河面上横跨着三座名桥:里阿尔托桥、斯卡尔齐桥和学院桥,过去大水道是威尼斯的门户,现在成了浏览水都风景的「迎宾河」。

我与妻子乘上轮渡船驶向市区,办妥入住喜莱顿旅馆的手续后,便轻松外出,改乘旅馆专用的定时渡船,迳奔人流络绎不绝的市中心。

著名的里阿尔托桥是第一座齿状石条结搆的单拱桥,根据昂托尼奥.达彭特的设计方案建立,由原型的木桥改建成单拱跨度为28公尺的新颖石桥,造价贵至25万金杜卡特金币。这座大桥气势非凡,只见桥上各国观光客多如过江之鲫,在「小桥流水人家」格局的苏州,是难以目睹到这般宏伟的石桥。

大水道最南边有一座木制单拱桥,称为「美术学院桥」,它邻近卡瓦利.弗朗凯蒂宫,一端是美术学院博物馆。它由苗齐建成于1934年,用以代替1854年建设的金属桥,因为评论家们认为这座金属桥造型和用材过分「现代」,与威尼斯风格不够融谐,所以临时性的木桥,最终变成了水都一景的永久长桥了。

苏州与威尼斯的桥

甪直环玉桥与和丰桥

而我偕同妻子漫步在直街曲巷中,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靓姿丽态的小桥,更吸引了我的眼球,满足了我的视觉享受。在夕阳余晖照映下,穿着民族服饰的船夫,划动坐着游客的翘角小舟,徐缓地行驶在涟纹粼粼的河道上,充满着异域情调的乡意浓浓,乡情绻绻,好像洗耳恭听到曲声柔婉飘曳的莫札特《哈夫纳小夜曲》一样,使我陶然入醉。

穿巷过桥来到坦阔广场,圣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宗教纪念性建筑的象征,总督宫是城堡式的总督和政府办公处,具有雄古磊砢的气魄,精美绝伦的外观造型、神来之笔的镶嵌壁画以及精准入微的人体雕塑,使我荡魂摄魄,惊赞不已。

整个城市都是古厚见韵的拜占廷式住宅,逐渐地被哥德式、文艺复兴式或巴洛克式的建筑取代,具有历史性质的教堂与各种楼宇相互呼应,既壮观又统一。我所到之处,不见新潮的几何形体的摩天大厦,也没有割裂渊源之脉的历史世观和人文底蕴,甚至不少建筑物的外墙仍然保持着风蚀雨刻留下的斑驳残痕,但是在我的审美观感里,却是那么的妙不可喻,堪可入画啊!

不同画风:油画与水墨画

中国具有久远的文明和文代艺术渊源,意大利也有其丰富而璀璨的美术遗产,是一波又一波艺术追寻者魂牵梦系的圣地。

苏州一带自元朝以来,就成为士大夫的艺术得到繁荣的重要地区。在明代初年,继元朝诸画家以后,产生更多的山水画家,他们的长处并不拘泥于「南宗」画派。例如,明代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他们的画作都焕发出「万竿烟雨、万顷晴波」的艺术感染力,为后世画人称颂。

苏州与威尼斯的桥

威尼斯的里阿尔托桥

埃特鲁里亚文明哺育了意大利的文化,也丰实了意大利的艺术。从14至17世纪数百年间,意大利一直处于西方艺术最发达的领先地位。艺术流派风起云涌,艺术大师屹然卓立,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更达到艺术的高峰,达文西、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三杰」的作品让人们顶礼膜拜,成为艺坛上的杰出偶像。

16世纪兴盛的威尼斯画派,是由维发里尼家族和巴贝里尼家族,共同打下基础,画派中的名家巨匠有贝利尼父子、乔久内、提香与丁托列托等人,作品绚丽多姿,各有千秋,既是意大利美术的骄傲,也是世界艺术的精华。

威尼斯的景致,适宜于色泽浓艷的油画表现它典雅明煌的西洋浮世绘。而苏州地域的古镇,是具有中国历史、文化和「以禅为学,以禅为美」的水乡,那里的田畴、村墟、水渚、穹桥和渔舟,有一种如同行书一般宕逸恬淡的空灵之美,更适合用「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的中国水晕墨章的笔触,去润写其乡愁与梦境。

苏州与威尼斯的桥

苏州水乡

可是,随着市政建设的飞速发展,中西审美理念的差异,苏州地区城镇毁了无数古居陋屋,拔地群立起许多现代化的高层建筑,突兀地出现不连贯的跳跃,打破了往昔挹之不尽的幽寂无哗,利弊互见,不及威尼斯和而谐之,当然在绘画演绎上也能够在中国元素之中增添西方美学的妙理玄机。

有言道:「书史亦山水也,诗酒亦山水也,会醉人的。」我说:「桥梁在山映水影里,亦融入山水也。」我就觞咏其中,有欢欣期待,有遐想若鸿,走过的桥呀,醉得我不想醒过来啦!

热搜:苏州,苏州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苏州与威尼斯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