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都柏林2月18日电 专访:次贷危机遗留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访爱尔兰中国研究院院长王黎明
新华社记者熊思浩
爱尔兰中国研究院院长、知名华裔经济学家王黎明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距离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已有10年,但是次贷危机遗留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王黎明说,次贷危机的爆发至少暴露出4个全球金融系统的本质性问题,即国际金融体系美元独大、金融与实体经济脱节、市场经济政策与金融自由化中的监管缺失以及全球化带来的金融传染效应。
他指出,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全球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首先,2010年出台的《巴塞尔协议Ⅲ》把流动性监管提到了与资本监管同等重要的地位,对金融系统中风险较大的“金融创新过度”的监管进行了针对性改革。美国方面则成立了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负责监测和处理威胁国家金融稳定的系统性风险。
其次,加强国际金融监管领域合作。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都意识到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重要性。2009年4月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决定新建金融稳定委员会,以承担全球金融监管体系改造这一重任。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在世界金融监管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人民币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一起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美元霸权造成的国际金融秩序失衡。
尽管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短期及长期应对举措,但在王黎明看来,次贷危机的遗留问题至今仍未根本解决,仍存在爆发新的金融危机的可能。
他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缓慢,使得全球金融市场可能面临相对长期的低通胀、低利率环境。一些国家的政局问题、收入增长和分配矛盾问题促使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倾向抬头。这样的环境阻碍了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不利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弱化了金融稳定的基础,使得发达经济体面临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挑战,新兴市场面临脆弱性加剧的挑战。
王黎明还表示,时下银行盈利能力持续表现疲弱,不仅会逐步侵蚀银行的资本缓冲,还会削弱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能力,银行业面临严峻的周期性和结构性挑战。长期低利率会导致资产收益较低,加剧对于保险公司和养老金的威胁。而这种影响导致的资金流向储蓄,可能又进一步加剧金融和经济增长乏力。同时,金融监管面临的不确定性难题,难以避免不利的顺周期结果,从而可能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