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中国人保恒强,缘何人身险不行?

栏目:财经    来源:搜狐    作者:笑笑    发布时间:2018-11-28 10:32   阅读量:14987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日前,中国人保(01339-HK)公布,2018年前10个月,经由子公司中国财险(02328-HK)的保费收入为3212.18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升11.9%。经由寿险子公司的保费收入为875.84亿元,跌12.9%;健康险子公司的保费收入为131.56亿元,跌27.3%。

中国人保转型数年,财险业务延续了强者恒强的局面,不过寿险、健康险依旧是短板,此种盈利结构已经维持数年,多少折射出人身险业务软肋,后续人身险业务挖掘或显乏力。

行业竞争激烈

无论是资产规模、股东背景还是企业发展史,中国人保一直是保险业当之无愧的老大哥。人保在其回A股招股书里提到,截至2017年底,集团合并总资产9879.73亿元,其中,人保财险为5246.53亿元,人保寿险为3818.02亿元,人保健康为430.96亿元,占比分别为53.70%、38.64%和4.36%。

从净资产来看,人保财险为1319.60亿元,人保寿险为318.09亿元,人保健康仅为56.33亿元。人保财险2017年度实现净利润197.12亿元,人保寿险为6.23亿元,人保健康仅为0.07亿元。

人保长期把持着国内财险的头把交椅,虽然近年来财险行业市场入局者越来越多,但人保财险的龙头地位依然不可撼动。截至2017年底,人保财险在财险市场的市场份额为33.14%,超出第二名平安财险13个百分点,依然保持着绝对优势。但在人身险市场的市场份额仅为4.08%,被老六家保险公司(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保险、太保人寿和泰康人寿)甩在门外。

当下中国财险市场增速已经明显放缓,在食品安全和癌症等重疾多发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各类人身险保障的需求比以外任何时代都强烈,伴随着这股需求,保险行业巨头间的争夺也愈演愈烈,此时如何补齐短板则成了中国人保谋求发展的重中之重。

1-7月人身险排名 图源:中国保险报

人身险市场入局者众多,不过主要竞争格局基本锁定中国人保和老六家这些巨头之间,入局者一多,肯定会影响人保财险市场份额。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平安财险在获取客户上比较激进,它的保费增速远高于市场整体的增速。激进的营销手段不只让平安财险保费增长,其费用率(保险公司为获取客户而支付的成本)也相应增加,相比之下,靠着成熟的销售渠道,人保则显得较为“稳重”。

除了传统险企的争夺,互联网巨头百度、腾讯、阿里也的“触手”也伸向保险行业,这些自带流量的互联网大户似乎更亲民,比如蚂蚁金服推出的相互宝等性价比较高的人身险畅销市场,更加折射人保的险种保障能力不足。

不过好在互联网保险销售产品有局限性,仅限于销售短期医疗险、意外险、车险、短期投资等简单便宜且标准化的产品,并未形成规模,对分食人身险的业务冲击较小。

财险属性太强

除行业竞争外,中国人保的财险属性太强,已经在人们印象里根深蒂固。这也使得他在资本市场稍逊其他巨头一筹,其一直不温不火的股价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不过这更凸显了中国人保重在“保”字的行业属性,保险行业么,公司成立的目的也不过如此。所以有企业或者机构想投保财险的话,还是会去找人保,也因此,人保的财险比重一直第一,并导致获客综合成本较低。

财险的保单往往只有一年左右,保其比较灵活,优点是让财险的商业模式相对简洁,投资者和经营者对财险的评估更加容易,每年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公司的承保业务赚钱与否。缺点则很明显了,容易引发投保资金容易变动,续约难等现象。与此相比,寿险保单一般长达数十年的保险期间,更容易形成稳固持续的现金流,因此资本市场对待财险和寿险的态度还是差别很大的。对于投资者来说,寿险公司更有投资空间,这一点可以从国寿、新华的股价表现看得出来。

业务转型较晚?

2017年以来,保监会发布“1+4”系列文件,推动保险业回归本源,中短存续期业务和长期年金险均受到了严格的限制,目前中国人保在大力推进人身险等保障型产品的销售,保障型业务占比不断提升。

中国人保也在积极响应政策面要求,不断注重新业务价值与内含价值大幅提升。由于健康险和意外险只能设计成普通寿险(传统险),2017年,人保寿险普通型寿险占比高达60%以上,为价值持续增长保驾护航。

截至2017年,人保寿险内含价值619亿元,新业务价值57亿元,个险渠道新业务价值占比高达85%。寿险代理人数量26万、期缴产能3378元,推动人保寿险个险渠道保费收入占比提升至40%。

各大险企均不断扩充代理人队伍,长期以银行保险渠道作为人身险产品重要的销售渠道的人保寿险仍有不少提升空间。个险渠道是国内保险业默认优先发展的首要渠道,为加快推进转型,中国人保着力发展期交业务和个险渠道业务,发挥个人保险渠道作为期交业务拓展和价值贡献主渠道的重要作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型不易让人保寿险阵痛不少。由于压缩趸缴业务,其总体保费增速受到不小的影响。其原保费收入2017年同比仅增加1.12%。净利润则从2015年的35.76亿元降至2017年的6.23亿元。

不过,保险业专业人士认为,人保寿险的转型起步有点晚了,错过了最佳时机,个险队伍和市场影响力的培育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最终完成转型并形成规模效应尚需时日。

综上分析,中国人保在人身险市场的布局挑战严峻,不过这也是全行业的保险公司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不管怎样,处于行业第一阵营的人保,还是拥有无可比拟的资源、网点机构和服务等优势,期待其将更多精力放到人身险保障层面,为群众谋福利。

总结:在国家三令五申的保险要姓“保”的严监管下,保险业也正在回归人本的保障机制。人保这只行业大象因其体量和背景更具有“优”而“稳”的保障属性,相信随着保险推销趋于理性,和人保回A后更加广泛的进入人们的视野,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人保作为人身险的避风港。

热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中国人保恒强,缘何人身险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