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熊芳雨9月3日报道: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无人驾驶、智慧物联……当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带给人类更多未来想象的同时,人们也隐隐在想,这是否也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考究人工智能,就不得不追溯它的文明史。针对这一现代性焦虑,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吴冠军教授在他的新作《后人类纪的共同生活》中进行了概要式的解读。在吴冠军看来,人工智能不仅是人类科技进步历程中的一个新台阶,它还提供了我们另一个视角——回过头去对“人”(人的“文明”、人的价值)做贯穿性的思考,即我们是怎么走到当下的历史节点上的。
活动现场
近日,吴冠军教授在陆家嘴读书会上做了题为《人工智能的文明史考察》的分享活动,他梳理了当前人工智能讨论最多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人工智能是威胁,这部分观点认为人类会无法控制人工智能。“我们以为的拔掉电源就是安全,但如果电源拔不掉怎么办?虽然我们给人工智能编码了最初的程序,发展到一定时候,突然发现它们交流的语言,已经超出我们的理解范围了。这样一个’东西’来了,我们会不会害怕?”,于此同时,吴冠军透露,另一种观点是认为人工智能是一项技术,我们只需利用好它,就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在这两种观点脉络中,吴冠军提出一种新的视角,人类社会正在呈指数级抛物线式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人工智能恰恰是这个时代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把人类带到一个拐点。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最大的力量是把人类拉到一个拐点。什么拐点?即我们是人工智能的造物主,我们创造了“它”,但正因为“它”的存在,人类变得不那么重要,人类在地球上主宰者的身份受到了动摇。“人类在过去几千年中,形成了高度的种族自信,认为自己是地球的主宰。而当人工智能产生后,我们却发现,人类不再理所当然是地球的主宰,甚至未必是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物种,因为在很多领域内人类已被人工智能抛在后面。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工智能为人类文明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我们究竟还能不能自傲地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吴冠军说。
直到人工智能出来之前,我们认为人是这个星球的主人,地球是我们的,以至于我们现在把过去七万年叫做“人类纪”。动物吃草,我们觉得很正常;人类吃动物,也是没有问题的;但动物吃人,我们觉得这是不行的。因为我们在同一个维度里,人类是这个维度食物链的顶端。吴冠军分析,人类通过一个话语装置,创造了一个生命的等级制,使得人类做很多事变成自然的、正确的事情,也具有正当性。
而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给人类社会带来新的维度变化,加剧社会中极少数精英与绝大多数民众之间已有的社会分化。部分人通过人工智能的介入,变得越来越强大。各种智能设备植入我们身体,心脏不好可以换心,身体有异常纳米机器人可以帮你修补,而这些都有一个前提,你要花钱。“以前,无论你多富有,也有可能生下一位有缺陷的孩子。但有了各种介入技术,孩子还在母亲肚子里时已经接受各种生物介入技术,他出生时智商、颜值就高于普通人。而这些东西一般穷人无法享有。”
因此,在吴冠军看来,未来人工智能的崛起,并非人工智能会变成一股独有的力量,而是人工智能会与我们已有的99%普通大众和1%的社会精英这样一个社会性区别结合。“解决之道在于,迈向“共富国”,就是实现共富,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能分享到人工智能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