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一观点
工业企业利润正在进入平稳增长区间
2018年3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1-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1%,比2017年12月份加快5.3个百分点,但比2017年全年降低4.9个百分点。
我们认同2018年企业盈利增速会跟随名义GDP增速回落,当前价格和收入的走势反映了周期趋弱的影响:PPI增速从2017年12月的4.9%连续降至3月的3.7%,1-2月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同比回落3.7个百分点。但只是简单指出回落的大概方向是不够的,关键还要能预判回落的幅度。
要测算回落的幅度,就需要明确过去两年的企业新增利润到底来源于哪里?周期上行、供需格局优化、企业定价权增强等都可以解释,但这些因素不完全是自发形成的,政策的支持不可忽视。而政策的支持,无论是去产能与限产,还是降成本——包括减税降费、劳动力成本回归均衡等,其实都是在提高企业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地位,具体表现为我们在系列报告前两篇所提出的“收入分配红利”。
那么该如何量化企业得到的“收入分配红利”呢?
首先,按照“利润=收入×利润率”分解过去两年的企业利润,会发现收入增长的贡献其实只有1/3,另外的2/3来自利润率的提高(2016、2017年分别提高0.21、0.48个百分点)。利润率的提高显然得到了去产能、降成本、降税费等“收入分配红利”的支撑,所以很难像2012至2015年不存在“收入分配红利”时那样出现下降。实际中,2018年1-2月利润率为6.1%,同比提高了0.33个百分点。
其次,基于2018年工业增加值名义增长9.2%、利润率提高0.25个百分点的中性假设,我们预测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波动中枢为13.2%。而悲观(好于2015)、乐观(接近2017)假设下的中枢则分别为8.6%、18.0%(具体请参考前期报告《量化“收入分配红利”对企业盈利的作用》)。2018年1-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6.1%,也基本验证了这个预测,预计3月之后的利润增速会进一步向波动中枢收敛。
从行业结构来看:1-2月采矿业利润增长42.1%,相比2017年2.86倍的同比增速来说回归常态,其中黑色金属采选下降20.8%,有色金属采选增长22.4%。电热气水行业利润增长35.2%,这是2016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正值,也对工业整体利润增长贡献较大。但不好的是制造业利润增长12.5%,低于2017年甚至2016年全年增速,其子类行业中的非金属建材、燃料加工、油气开采、电热气水、医药制造增速较快,但汽车与交运设备、计算通信和电子设备、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有色金属加工这4个大行业利润同比下降,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