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11个自贸试验区组成“雁阵”格局

栏目:财经    来源:中新网    作者:宋元明清    发布时间:2017-10-14 10:34   阅读量:6353   

11个自贸试验区组成“雁阵”格局

对于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带来的贸易便利,长期在上海从事化妆品代理工作的王先生深有体会。近日,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过去为了进口一支口红,要带着一箱子的产品资料、企业资料和样品,送到北京审批。上海自贸区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后,进口一支口红,只需要企业先在网上提交电子材料,再把纸质版材料交到浦东市场监管局窗口报送备案后,就可开展相关经营活动。原来需要四天到五天才能办完手续,现在半天时间就能完成,这是之前都不可想象的。

2013年至今,国务院经过三轮批复,目前已经形成“1+3+7”共计11个自贸试验区的“雁阵”格局。这些试验区各具特色,承担的试验内容也有些差异,它们共同构成了引领中国新阶段对外开放的新引擎。王先生的体会只是一个侧面。

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全国推广

2017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四周年。数据显示,四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创新理念和制度创新成果已分领域、分层次在全国复制推广。

贸易便利化方面,对标国际贸易便利化的最佳实践和通行规则,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探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改革,整合口岸管理资源,打破信息孤岛壁垒,单一窗口覆盖范围从最开始的海关、检验检疫两个部门,已经扩展到涵盖中央和地方的22个部门和单位,企业申报数据项在船舶申报环节缩减65%,在货物申报环节缩减24%,累计为企业节省成本超过20亿元。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已作为自贸试验区最佳改革实践案例全国复制推广。

上海自贸试验区还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的116项行政许可事项,目前已在全国其他10个自贸试验区,以及有条件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推广实施。外商投资备案管理、企业准入“单一窗口”等37项投资领域改革措施在全国复制推广。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形成的先进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34项贸易便利化改革措施,也已在长江流域范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分阶段有序推广实施;跨境融资、利率市场化等23项金融制度创新改革成果分领域、分层次在全国复制推广。

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陆方舟近日表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主动开放、自主改革,探索了新形势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路径,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天津:试验区

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催化剂”

天津自贸试验区是我国大陆北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也是继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后,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二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自挂牌以来,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天津自贸试验区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有大量京冀企业来天津自贸试验区,他们不是把原有模式在天津复制,而是借助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平台,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天津自贸试验区的角色不是区域资源的“抽水机”,而是为区域转型升级注入活力的催化剂、新引擎。

《天津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方案》提出,要建立了京津冀三地商务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协商机制,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京津冀地区复制推广。

截至目前,实施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成效显著,天津企业通过首都机场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时间节约8小时,途中运费降低30%;北京、河北企业通过天津海港口岸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缩短3天,通关成本减少近30%。实行京津冀跨区域检验检疫“通报、通检、通放”和“进口直通、出口直放”一体化模式,通关时间平均每批货物节省0.5天,每标准箱节约物流成本120元,口岸快速放行率达88%。在京冀地区建设了10个无水港。

在推动区内金融机构为京津冀地区市场主体提供同城化金融服务方面,渤海银行滨海分行、浦发银行自贸试验区分行等多家银行推出“银行电子保函区域通用”业务,实现京津冀地区“一份保函区域通用”。

天津滨海新区政府副区长单泽峰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天津自贸试验区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强与在京央企的全面合作,目前已吸引中国供销集团、华能集团、中船重工等40余家央企或其控股公司在新区设立功能性总部,引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400余个,投资规模超千亿元。拓展津冀两地合作交流,与唐山、沧州等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整合无水港资源,在临港产业、交通设施、旅游、医疗等领域全方位展开合作。拓展丰富京冀消费市场,推进东疆进口商品直营中心在京冀两地布局,目前共批复设立30家,累计销售额约为1.6亿元。

自贸试验区红利

吸引各地区争相“竞选”

今年3月31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7个自贸试验区。随着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挂牌,试验改革的区域广度和内容深度全面升级。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7个新设自贸试验区围绕总体方案确定的试点任务,在复制推广其他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特色创新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比如,辽宁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在国企改革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工作思路;浙江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油品的全产业链投资贸易便利化;河南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率先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投资项目承诺制方面开展试点;湖北深化“放管服”改革,发布了首批378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清单;重庆积极推进行邮办理与跨境电商联动,探索国际铁路行邮新规则;四川率先推出多式联运“一单制”,积极探索研究铁路提单物权属性的问题;陕西积极推动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设,创新现代农业交流合作机制。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地区争相申请自贸试验区?自贸试验区的建立到底能为当地贸易发展带来哪些福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对国际经济政治等方面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我国经济在进入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核心的新常态后,也亟待培育发展新动能,自贸区建设则为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提供思路和途径,尤其是在外部整体环境不利于贸易投资自由化发展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大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自主扩大开放,探索制度创新、服务国家战略、打造改革开放新模式。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试验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近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依靠土地、人口等要素红利转向依靠制度红利,哪个地区在这种转变中起步较早、力度较大,今后该地区经济发展将会更为良性平稳发展。

西南证券有关专家表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就是通过开放倒逼改革,通过营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实现从依靠要素红利向制度红利的转变。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地区可以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先人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从实践来看,在当前国际经济大环境较为困难的情况下,我国三批11家自贸试验区因为营商环境的改善,都在招商引资方面有优异表现。

对于未来五年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方向,肖本华告诉记者,可从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自贸试验区建设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未来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方向应进一步通过制度创新,改善我国的制度供给,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有效供给;二是新型全球化,即从中国引领新型全球化的高度去把握自贸试验区未来五年的发展,通过支持和引领“一带一路”建设等实现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协同联动的合作模式、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和平衡互惠的发展模式的新型全球化。

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现有的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当中,大多数都担负着直接与“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对接的任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上述负责人表示,在接下来的建设中,应当根据现有的发展思路,将东部沿海地区积累的成功经验嫁接到其他自贸试验区的发展过程中,在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基础上,向中西部地区推广、普及、扩充和改进这些经验,同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依托,不断完善我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网络,下一步可开展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工作,让更多的省份和国家参与进来,进而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对接效率,从而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保障。

(苏诗钰)

热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11个自贸试验区组成“雁阵”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