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冬奥会的契机下,巨头纷纷入局冰雪产业。日前,万科旗下的万科雪业宣告投资并控股北京石京龙滑雪场,同时两者与八达岭旅游总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对北京石京龙滑雪场进行升级改造,以后改名为万科石京龙滑雪场。实际上,万科雪业并不是万科优势产业,但借助滑雪场可带动场地周边万科的其他业务,包含度假村中滑雪场馆的运营可对度假村减色很多,这一形式也成为单一滑雪场微利甚至损失运营之下的新形式摸索。可是,滑雪场的运营困难其实不止于此,将来冰雪产业链的成型尚需光阴,而这恰是往后冰雪产业摆脱微利困局的关键。
开发商圈地滑雪场
在2014年宣告斥资400亿元开发吉林松花湖旅游项目后,万科集团在进入下半年后在冰雪产业发力一再。7月终,万科松花湖与桥山北大壶度假村联手成立万山雪业投资询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山雪业”)后,不到一个月,万科雪业又宣告与八达岭旅游总公司和石京龙滑雪场达成战略协作,投资并控股北京石京龙滑雪场。
依据万科松花湖度假村副董事长、万科滑雪事业首席战略官伍斌介绍,三方将一起出资对石京龙进行升级改造,以促使北京石京龙滑雪场重回北京近郊一流滑雪场的行业,改造完成后的北京石京龙滑雪场还将改名为万科石京龙滑雪场,并于12月3日开始营业。
可是,关于石京龙滑雪场更为具体的改造筹划,万科松花湖方面临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如今不便利透露,然而万科总裁郁亮在吉林万科松花湖度假村开幕式致辞中透露,正致力于向“城市配套服务商”转型发展的万科绝对不止收购单体滑雪场这么简单。有业内人士指出,新组建的万山雪业或将对北京市石京龙进行定向管理输出,弥补石京龙如今存在的管理短板,盘活石京龙现存的度假资源。据了解,成立于1999年的石京龙滑雪场位于北京市延庆区,距离龙庆峡自然风景区仅3000米,同时周边还有官署湖、青山、妫川等自然风景胜地,八达岭长城等知名景区也位于延庆区内。
除过万科之外,万达也在陆续扩展滑雪项目。伍斌是万山雪业和此次投资控股北京石京龙滑雪场的幕后推手之一,在今年2月入职万科前,还曾在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担任过2年零1个月的高球冰雪部副总经理。期间,正好经历了万达从以长白山度假村滑雪场为依据地,北向哈尔滨、东向无锡、南向广州、西向成都都江堰进行的大举扩大。在这四个城市室内滑雪馆项目标背后,均有最低投资300亿元的万达文化旅游城的项目支持。
微利行业难阻资本觊觎
然而,在调查中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大型滑雪场因为受资金投入大、运营本钱高、报答周期长等多种因素影响,全部滑雪场行业的经营实际上一直处于微利甚至损失的状态。
石京龙滑雪场作为一个老牌滑雪场,也面临着微利困局。该滑雪场是一家采取人工造雪的滑雪场,人工造雪费用这一方面的本钱较大,同时滑雪场需求常常进行维修和升级,资本投入需求较多。北京渔阳国际滑雪场、北京南山滑雪场有关负责人此前在接纳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滑雪场每年的改扩建及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均以千万元计。作为已经在滑雪产业深耕14年的崇礼万龙滑雪场,在持续损失11年后刚于2014-2015年雪季完成盈利。另外,石京龙滑雪场在管理服务等方面也存在问题。游客李先生告知北京商报记者:“在去年11月终前去北京石京龙滑雪期间,自己光列队领雪仗和雪板就花了两个小时,而且次序也特别凌乱,几乎没有工作人员保持现场次序。”除此之外,雪道少、雪质差也是游客广泛体现的一大问题。
虽然如此,在消费需求逐步扩展、关于优良资源进入冰雪市场的利好政策陆续推出的情形下,微利行业仍无妨害巨头的觊觎。除过万科的持续动作之外,万达在滑雪项目方面的推进也较为快速。
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对万科等巨头来讲,滑雪场自己产生的效益其实不是那么重要,滑雪场的主要价值或在于与度假村甚至是房地产等项目标联动。桥山集团董事长刘小山在万山雪业成立后也表示,联合管理公司的成立只是两边协作的第一步,将来将在新雪场拓展、管理输出、滑雪产业基金等方面开展更深的协作。值得留意的是,这一协作中的万科松花湖度假村以松花湖滑雪场、度假酒店、度假小镇构成了该度假村,同时北京商报记者在松花湖度假村官网发现,滑雪公寓是这一度假村推进的重要项目,并以“我的雪场我的家”作为宣传标语。可是,虽然资源协同发展有必定优势,但“双万”经营滑雪场仍然面临人才缺少、季节性收益等问题。
另外一方面,资本加快对冰雪产业资源赛马圈地的背后,是申冬奥成功激活冰雪运动喜好者正在呈几何倍数增长。依据今年初公布的《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2015年滑雪总人次为1250万,较2014年的1030万人次增长21.36%。在全国滑雪市场中,拥有23家滑雪场的北京以169万人次居首,成为滑雪人次最多的区域。
产业链尚待完善
微利营收并不是石京龙一家的困难,背后也体现出单一滑雪场难以带动冰雪产业链条的为难,而巨头的入局可在必定水平上完善这一产业链的发展。
万科此番投资并控股石京龙滑雪场给业内打了一个样板,即通过滑雪产业尽量带动集团其他业务线的发展。但并不是一切滑雪场都像“石京龙”那么好命,很多滑雪场仍然依附本身资金保持运营并在冬奥会热潮下掌握商机,但资源协同也较难完成。
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酒店餐饮、滑雪装备等均是冰雪产业中需求陆续完善的链条,但如今这些链条均不够完善。一名业内人士曾表示,关于阔别县城的滑雪场来讲,酒店的配套是营收增长的重要一环,通常占到总营收的3-4成,但很多滑雪场在酒店和餐饮方面的运营其实不睬想。而在装备方面,如今也逐步有有关企业在做,好比探路者已经为滑雪场提供装备。
探路者远足事业群副总裁、易游天下董事总经理钟晖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探路者会以轻运营的形式进入冰雪产业的发展,除过为滑雪场更新滑雪装备之外,还帮助滑雪场进行门票销售、赛事承办、市场培养等。“之前滑雪场主要做造雪、保雪和运营方面的事情,将来滑雪场需求陆续完善产业链条,跨界融合,完成业态的多元化发展,方能掌握商机。”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白帆 张致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