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山鸡展翅飞,百亩桑林发新绿,产业环线露新芒,综合性专合社成立在即……从特色种植、养殖业,到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再到集发展、管理、销售为一体的综合体,为村中群众解决脱贫致富的后顾之忧,脱贫攻坚至今数月,作为贫困村的宝兴县蜂桶寨乡光明村,已在悄然间焕发出新的生机。
正如村支书苟全林所言,如今的光明村,已经从那个只能玉米、土豆换着种,收入全靠打工挣,没有主打脱贫产业的贫困小山村,成为如今家家有精准脱贫项目、户户干劲十足的活力之地。
6月2日,宝兴县蜂桶寨乡光明村村民韩芝康在脱温室里,查看正在脱温的鸡苗。
由内至外 全新变化
6月2日下午3点,宝兴县蜂桶寨乡光明村大池沟(小地名)沟口。一辆辆满载着路面首层油面铺设材料的载重卡车,不时从沟口外正在紧张施工中的国道351线(亦为省道210线复线)驶过,激起阵阵漫天灰尘。
刚从路边村委会出来的光明村村支书苟全林,不经意间被扑面而来的灰尘弄了个满身满脸。“这样的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按照施工计划,光明村外的这段道路将在当日完成单项首层油面铺设,距离完工通车又近了一步。”
苟全林所言,得到了一同前行的村主任李志华、第一书记杜明清的认同。在他们看来,当这些暂时性的不便过去后,光明村的脱贫也将逐渐进入结出硕果的好日子。
说话间,一行人所乘车辆已行至光明村3组,已基本完成加固维修的通组公路旁。
公路全长3公里,一头与光明村通村公路相连,一头则与邻近的新康村相接,道路全部为新开挖路面,于去年完成毛路施工。考虑到新挖道路沿线坡坎松软易塌陷等情况,作为第一书记的杜明清从县林业局争取到了林业产业基地生产便道扶贫项目,在今年开春后开始对道路进行加固维修。至今年5月底,该工程已基本完工。
开车沿着这段路走上一个来回,三人简单商讨后,即由杜明清拨通了施工方负责人李崇兵的电话。“边沟处理有些地方还不到位,部分路段泥结石路面需补充碎石。图片我随后手机上给你发过来。”
在光明村,随这条道路一同落实或建成的脱贫基础设施还有很多。
受三年前那场地震影响,光明村4组26户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水源出现逐步枯竭现象,就在本月,一条全长1.3公里的饮用水管道将正式开始铺设。同时,按照去年与硗碛藏族乡特种养殖基地签订的合作协议,光明村于3月2日起在该村种植了110亩桑树林。“全村共有80户村民栽种,3年后投产,已签订收购协议,销路没问题。”
由小变大 脱贫见效
4个月前,李宣清还沉浸在“意外”收回七彩山鸡鸡苗购买成本的喜悦中。
因经验不足,他于去年购回的1000只鸡苗因天气寒冷损失了900余只。靠着较高的市场行情,最终他得以留住产业脱贫的希望。而“扩大养殖规模”则是他在“劫后余生”后,于今年春节前许下的承诺。
4个月后,再次见到李宣清时,他已将承诺变成了现实。
“2个保温间和1个孵化间,占地面积约160平方米,现有存栏七彩山鸡成鸡和鸡苗3000多只。”李宣清说,规模扩大了,加上还有县农业部门联系光明村农技专家帮助,他的饲养技术已是今非昔比。
这边李宣清饲养七彩山鸡有成,另一边村里昔日的贫困户宋兴云,也与同村村民韩芝康搭档,通过较大规模的土鸡养殖打牢脱贫基础,开启致富新路。
刚于去年底脱贫的宋兴云,何来如此底气和劲头?得益于第一书记杜明清全力帮助,宋兴云夫妇于去年11月起,在该县灵关镇某石材企业务工。靠着每个月近6000元的稳定收入,没了后顾之忧的夫妻两人,随即与同村有相似想法的韩芝康进行合作:由宋兴云出资金,韩芝康出土地和管理。
“再过10来天,这几千只鸡苗就可以脱温了,一部分用于鸡苗销售,一部分自行喂养。”捧着两只鸡苗细细看着,韩芝康的眼睛里透露着欣喜的光芒。
再看光明村的残疾贫困户舒开容。去年他曾想通过饲养山羊和恢复铁工坊脱贫。但因身体原因,他的这两种想法都未能实现。今年初,在光明村村支两委帮助下,腿脚行动不便的他得以到一沙场务工,每月有了近2000元的稳定收入。“原本以为只能通过发展产业脱贫,没想到就业脱贫也是不错的选项,这都要感谢党委、政府想得周到。”舒开容说。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