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中亚股份:以技术创新与民族工业复兴“同频共振”

栏目:综合    来源:互联网    作者:竹隐    发布时间:2016-08-21 22:44   阅读量:12804   

新华社杭州8月21日电? 题:中亚股份:以技术创新与民族工业中兴“同频共振”

开栏的话: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气。如今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要完成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就要以“四个整体”战略布局为统领,彻完全底地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这其中需求民营企业施展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制造精神,准确熟悉、积极顺应新常态,争取新常态下的新作为、新提高、新发展。

日前,新华社记者走进多家制造业民企,专访企业负责人,了解企业转型发展故事,探访企业转型后的生机活力和光亮前景。从今天起,新华社开设“制造业民企转型发展”栏目,通过展现这些民企在技术创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质量品牌、人才保证、走出去等方面的经历做法,给人思考与启发。(开栏的话完)

新华社记者 吕昂

每当看到超市货架摆满各类果汁饮料、乳品,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史中伟都觉得骄傲。通过蒙牛、伊利、娃哈哈,和达能、雀巢等全球著名协作同伴,由中亚研制设备生产的产品已走进千家万户。

“作为民企,能够为振兴民族工业、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完成自主技术国产化替换奉献力气,我觉得很自满。”回想创业24年来的风风雨雨,史中伟很是感叹,“中亚从一个60平方米的‘小作坊’发展到今天8万平方米的厂区,在市场几经沉浮中成为行业龙头并完成上市,窍门很简单,就是‘坚持技术创新’。”

国内首台联杯成型灌装封切设备、首台全自动无菌软包装设备、首台直线式无菌型塑瓶灌装拧盖机……24年间,依仗自主创新,中亚为起步较晚的国内食品包装机械制造业补充了诸多空白。

1992年,42岁的史中伟“下海”开办中亚包装机械厂。第一台设备耗时半年装配完成,可邻近交货时却出现滴漏问题。“当时那种焦炙、无助,今天还是难忘。我意识到,民企创业,光靠享乐刻苦是不够的,必定要有专业技术来支持。”史中伟回想。

一次特其余经历,更让中亚加深了对技术创新的渴求。多年前的一个展销会上,国内某乳品企业求购德国厂商一套全自动生产设备,对方报出约120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因为国内还没有该技术,中方只能接纳。签约时,中方有代表提到中国中亚也在生产此类设备,外方却不认为然地反问:“玩具汽车也能叫汽车?”史中伟听后深受震动,强烈意识到企业发展必须与民族工业中兴“同频共振”,坚定了走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中亚砸重金组建专业研发团队,引进高精尖加工设备,企业上下拧成一股绳投入高端乳品包装机械研发中。几年后,研制成功了国内首台每小时12000杯联杯成型灌装封切设备,并将售价控制在100万元之内,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中亚研制的国内首台无菌软包装设备,依仗廉价70%的性价比优势,将两家外国技术企业“挤出”了中国市场,如今已售出千余台,为国内乳品企业节俭本钱近30亿元。

最近几年来,受整体经济连续下行影响,下流的乳品等行业增长趋缓为机械设备销售带来压力。面临挑战,中亚创新开发合适客户需求的产品。“企业能做的就是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连续创新,坚持技术优势,及时推出新产品完成‘解围’。”史中伟说。

2013至2015年间,中亚研发投入陆续增加,大大加速了中亚在液态食品智能包装的研发进展,综合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多种设备领域成功完成替换进口。今年上半年,中亚完成营业收入31149.36万元,同比增长10.91%;完成净利润7708.03万元,同比增长8.65%。

记者了解,空手起家的中亚已拥有专利请求458项,参加制定15项国家标准和5项行业标准,企业研发中心还被认定为“中国乳品包装机械研究开发中心”及“中国食品包装机械研究开发中心”。一些著名专家考核中亚时,得知企业用24年时间走过了西方企业七八十年的发展历程,并已具有高端吹瓶、灌装和后道智能化包装机械的整线研发、制造能力,觉得“震动”。

“民营企业要成为百年企业,必定要以技术创新作为魂魄,才能够为转型升级提供不竭动能。”史中伟关于将来充满信念。

热搜:创新,民族,股份,技术,创新,民族,股份,技术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中亚股份:以技术创新与民族工业复兴“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