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职业学院启动专业设置供给侧改革
“入学即就业,风景这边独好!” 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是“面向市场、面向人人”的就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主要手段,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作为国家百所骨干高职院校之一、山东省内唯一具有铁路行业背景的高等职业院校,山东职业学院发挥行业优势,致力于服务祖国铁路事业、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深化校企合作,苦练内功强化内涵建设,育人质量显著提升,人才培养硕果累累。荣获山东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山东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两次被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在“新浪山东2015年教育盛典”评选活动中,学院获“2015年度山东最具就业竞争力的高职院校”和“2015年度山东最受网民欢迎的高职院校”两项殊荣。
2014-2016年,面对持续增长的高校毕业生——没有最难、只有更难的“毕业季,”学院连续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近50%的学生进入高薪酬、稳定性好、具有良好个人发展空间的轨道交通及周边行业就业。2017届有582人、2018届有543人,提前2年被企业录用开展订单培养,成为高校学生眼中名副其实的香饽饽。
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彰显办学特色优势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群的快速发展需要铁路交通网来带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实施更需要强大的铁路交通网来支撑。
2015年是铁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5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00亿元人民币,新增铁路运营里程9000多公里,新开工61个项目,2016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8000亿规模。“十三五”期间,我国高速铁路将保持快速发展,营业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从2005-2014 年的10 年间,中国内地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从8 座发展为22座,运营线路总长由381.6 公里增长至2913公里,年均增长253.1 公里。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和运营线路的增加,“十三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发展阶段,2020 年规划线路里程将超过7,000 公里。
为主动适应铁路事业建设、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和山东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学院立足“铁”字办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四方四层多边”办学体制,搭建了“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四方共建的办学平台,组建了“山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学院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8个系校企合作委员会和23个专业建设委员会”四层校企合作机构,打造服务于轨道交通行业和区域经济的专业群,形成以轨道交通类和机电类、土木类特色优势专业为主体,以生物类、经管类专业为两翼的“路地融通,一体两翼”专业特色。
校企合作育人过程的进一步规范,形成了校企合作良性发展的新动力,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尤其作为山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的牵头组建单位,学院积极推动并发挥好职教集团的“纽带”作用,通过推进集团运行机制建设,强化组织管理,推动集团优势发展,实现了校企共赢。
学院以行业供需为前提,以市场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优质就业为目标,招生专业设置与计划制订以行业发展趋势为参照,充分借鉴第三方调查机构的反馈信息,去芜存菁,许多社会认可度低,就业前景差的专业减招甚至停招,大幅增加轨道交通类专业设置。统招专业总数从原来的47个缩减为现在的27个,轨道交通专业则由最初的5个增加到8个。轨道交通类专业招生人数由最初600人增长到现在的1850余人,增长幅度超过300%。
深化民心工程,筑牢“三全三好”就业工作特色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和维护,每年针对专业特点,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就业市场开拓方案,建立了以行业和省内企业为主,省外企业补充结合、合理分布、相对稳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截止目前,拥有固定的用人单位480余家,形成了稳定的就业市场。
学院创建了“全院抓就业、全员抓就业、全年抓就业,学院党政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抓就业”的“三全”就业工作机制,实施四大工程(“一把手”工程、“三到位”工程、“关怀”工程、管理提升工程),设立三级机构(学院就业工作指导中心、二级院系就业工作办公室、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的就业指导小组),创设二个体系(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配套创业支持体系),先后出台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等近30项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使就业工作有章可循、保障有力。
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针对性和质量,学院创新就业工作举措,实行学业导师制,充分发挥专任教师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的职业倾向转化为职业兴趣,并提升为职业能力,最终提升就业竞争力。实施“个案式”就业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掘自身潜质,提高就业针对性,使其顺利就业。实施教授推荐制,发挥教授在行业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将本专业的优秀学生推荐给知名企业。
为促进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学院还制定了就业激励制度,各二级院系划拨经费与所属学生数和就业率挂钩,招生计划与正式就业率挂钩。实施了“8215”毕业生回访工程,即对80%的毕业生坚持2年回访,对10%的优秀毕业生坚持5年回访。学院一系列就业保障激励拓展举措,保证了就业工作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了“好就业、就好业、业就好”的就业工作目标。
为满足铁路和轨道交通企业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学院通过实施“多元招生、订单就业”策略,探索实践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录取机制。学院发挥行业优势,深化校企合作,重点服务“五铁一专”(“五铁”是指铁路局、中铁工程公司、机车车辆公司、地方铁路局、城市地铁公司;“一专”是港务局、兖矿集团等大型公司的铁道专用线),增加多层订单,推进人才供需零对接。2016年,学院与济南、青岛、宁波、太原、合肥、石家庄等城市地铁公司开展订单培养,总计划784人,涉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供电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铁道工程技术、通信技术等多个专业,实现了“入学即就业”。
工作理念转变提升,人人成才人人出彩
学院坚持教育的本质是关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树立了“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理念,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作为学院的核心常抓不懈。学院根据高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好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三线贯穿”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创业实践为导向的创新精神培养,以中华美德教育为引领的人文素质教育。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注重因材施教,坚持“个性化”培养精英教育和“共性化”培养大众教育双管齐下,创新实施特长培养制度和项目导师制度,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充满发展动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放弃“牵手”,选择“搬砖”——2013届毕业生朱淼
2014年1月16日,2014年春运拉开了大幕。在这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活动中,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供电与电气工程系2013届毕业生朱淼“搬砖”的选择,成为央视《春运2014新闻特写》中的焦点人物。
梦想照进现实,上进护航征程——2011届毕业生张仁义
2011年毕业至今,就职于南京南车浦镇城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在公司城轨市场部售后服务组、综合管理组、项目管理组和城轨项目部项目中心任职,现担任城轨项目部项目经理,兼任城轨本部团总支书记。
南京南车浦镇城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韩鸿娟对张仁义的评价:张仁义同志的学习态度、认真负责、积极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个刚离开校门的青年学生,扎扎实实、任劳任怨地工作,是取得进步的前提和基础。
90后高铁精调师,“零误差”的人生挑战——2013届毕业生李魏林
参加工作仅两年便实现了从普速到高铁、从实习生到“精调师”、从线路工到工长的华丽转身,并且在2015年全路高铁线路工职业技能竞赛上勇夺亚军,还先后跻身于“全路最美青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行列。他的先进事迹被大众网、齐鲁网、青岛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搜狐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刊发转发,成为90后青年学习工作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