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县汉白玉精品产业园,又名柏椿树园区,位于灵关镇中坝村省道210线旁,占地约200亩,是该县依托灾后产业重建发展,全新打造的集汉白玉精品板材、异型材、马赛克、雕塑和碳酸钙系列产品加工为一体的石材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共入驻各类石材加工企业29家,自去年初第一家企业破土重建起,至今已有27家实现投产。
“按照实际投产情况分析,该园区今年底预计将实现年产值约10亿元的目标。”宝兴县灵关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田泳说。此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园区几家企业负责人,每家都结合现有生产力和订单,给出了少则3千万元,多则超过5千万元的答案。而在入驻园区前,这些企业年产值通常都只有数百万元。
发 展
扩能提产走精品路线
20日上午9时,杨玉锦开着小车再次从赵家坝临时安置点旁经过。看着路边拔地而起的栋栋新楼,他的心里说不出的感慨。
地震前,自己一手建起的宝兴县锦玉石材责任有限公司就位于此,占地两亩,主要生产毛坯石板,年产值300万元。而如今,随着震后灵关新城的全新打造,这里已作为钟林新城区进行打造,并将在建成后成为一个可容纳2千多户居民,集旅游接待、餐饮住宿、行政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城镇社区。
此刻,在距此约2公里的柏椿树园区的新厂房内,来自芦山县双石镇的马文江正在一台数控红外线切割机前忙碌着。他熟练地将一匹红砖放置其中试切,用以精确调整刀具高度,再将板材逐一切割成所需规格。最大的1平方米,最小的12厘米×32厘米,马文江操作的这台机器,总共能完成7个规格板材的加工。
新厂房的变化由内至外,厂房占地面积约10亩,是老厂的近5倍,于去年10月底建成投产。厂房内所能生产的石材品种,也从以前的单一初加工,变成现在能生产加工包括2米大板、精品异形饰材、各型墙砖地砖等在内的3个大类20个小类的精品汉白玉系列产品。而为展现自身的生产实力,杨玉锦专门在厂房内搭建了一座两层小楼,内外装饰所用石材,全部是自己工厂生产的产品。
“今年,目前已确定的订单有2500万元,加上正在谈的两个出口订单,一旦合同签订,公司总产值将达到近5千万元。”杨玉锦所说的出口订单来自阿联酋、美国,每个订单价值都在千万元以上。此外,本着抓大不放小的经营方式,他为美国另一客户生产的价值80万元的装饰板材,如今已进入装箱备运阶段。
谈及搬进新园区正式投产不到1年,就能实现对外贸易出口,杨玉锦连说“以前想都不敢想”。正如其所言,这与宝兴在重建之初就确定工业走精品高端路线的战略决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思 变
由内至外的全新打造
与杨玉锦的公司占地规模扩大近5倍不同,同样位于该园区内的四川宝兴环石通石材有限公司,实现的则是产能连番5倍。
“公司搬进新园区后,占地规模不增反减,由原来的35亩剧减到20亩。”穿新鞋不能走老路,怎么办?重建伊始,公司负责人杨胜也曾为此头痛过。“按照宝兴产业重建对石材工业的精品高端定位,我们企业的发展思路和定位也必须跟着变,才能适应新时期下的新形势。”
落后的生产设备全部更新换代、加强产品研发与市场对接、提升一线技术工种实操水平……通过一系列的优化革新,拥有自主进出口优势的环石通,在去年10月实现重建投产时,即初步实现了总体产能的翻番。
对此,正与杨胜现场沟通后续设备货运,来自福建的黄文广给出了答案。按照双方约定,他所在的公司将为杨胜先期提供一条国内最先进的薄板流水线。在完成附属设备安装后,这条流水线总价值将达到150万元。而在后期,黄文广还将继续提供一套产品附加值更高的“水刀切割”马赛克生产线,让杨胜在今年5月实现每平方米1千元的高端马赛克的正式投产。
“这次过来不仅是为了对接,也是为在宝兴石材产业重建中找到更多商机。”对宝兴石材非常熟悉的黄文广直言,以前宝兴不少石材加工企业选购设备时,主要以价格便宜近1至2倍的二、三线产品为主。这种生产线操作简单,对一线技术工种要求不高,但产品种类和品质也会受到较大局限和影响。而现在,几乎所有涉及重建的石材企业都会不惜成本,以选购一线高技术含量设备为主。
在他看来,高技术含量设备的大量使用,直观体现的是产品种类的丰富和对技术工人的更高要求。而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宝兴在这一产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理念上,以及生产者的发展思维上,都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当这些作用于产业循环时,有限资源也将实现更为长久、有效的可持续循环发展。
记者 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