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210线多处塌方”、“国道318线大深溪巨石挡道”、“芦山至龙门、宝盛交通中断”……
“4·20”芦山强烈地震过后,灾情频传。通往灾区的道路尤其是备受重创的省道210线何时能抢通,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省道210线就任伯去吧,交给他,我放心。”
临危受命,“任伯”当仁不让,带着机具直奔灾情现场。这一去就是七天六夜。
说起“任伯”,记者非常熟悉。在省道210线重灾区——铜头峡段鏖战抢险阶段,记者跟随这位年过半百,却精神矍铄的交通人不眠不休33个小时,一直坚守到芦山至宝兴公路抢通。
他叫任晓德,同事们都亲切地叫他“任伯”。
连夜奋战,拿下铜头峡
红色冲锋衣,沾满泥水的运动鞋和一张疲惫不堪的脸,是任晓德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4月20日8时02分,一场7级强烈地震撕裂了一个且雅且安的城市。这个城市是他工作的地方,也是他的家。面对撕毁的家园,中断的道路,作为交通人,任晓德临危受命,带着机具直奔省道210线的重灾区——铜头峡段。
在前往铜头峡路段时,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当看到眼前的巨大塌方堆积物和不断垮塌的山体后,尽管有着丰富的抢通保通经验,眼前的一切仍让任晓德触目惊心。昔日里熟悉的道路面目全非,路基损毁、飞沙走石,更可怕的是在抢通过程中,余震不断,大小石头随时有滚落的迹象。
“要让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充分利用,那就得最短时间拿下铜头峡!”
中断的交通在在场交通人的共同努力下一米米向前推进,任晓德内心既平静又焦急。平静是因为在每一次指挥清方时必须头脑清醒,正确判断;焦急的是眼前一堆堆、一方方阻碍着通行的巨石,挡住了救援生命的通道。
在312公里+700米处,约3000方土石挡住了去路。为及时掌握前方道路情况,任晓德冒着生命危险翻过了多处塌方路段,来到芦山与宝兴交界处。就在此时,在他们身后约10米的地方,约200方土石从50多米高的山崖上滚落,顿时尘土飞扬。10米,生与死的距离!没有人退缩,更没人胆怯。
“我们是交通人,石头是不会砸我们的。”任晓德一边指挥抢险,一边给在场所有的抢险人员打气。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转眼已到晚上8点,天已黑了。继续抢险,无法观察山上滚石,在场每一个抢险人员的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待到次日天明再抢,救援大军等不起,灾区人民更等不起。就在此时,任晓德接到了“死命令”——必须连夜抢险,争分夺秒抢通至灵关、宝兴路段。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随着大量抢险队伍和机具的到来,在场所有抢险人员热情高涨、干劲冲天。光线不够,就调来路政流动检测车,利用其照明系统。机具太小,就换上其他单位的大型挖掘机。
现场大伙儿已经一整天没吃东西,但他们忍着饥饿执行着抢通任务。人员疲惫就轮换下来稍作休息。终于在21日早上8点,抢险大军推进到铜头峡谷的出口处,在当日下午5点,省道210线直通宝兴县城!
这个老者经得累,经得饿
虽然省道210线芦山至宝兴公路已经勉强打通,但在很多塌方点依然存在飞石,道路非常窄并且路面平整度不高,于是保通工作成了重中之重。
“就地转入生命线保通,挺进宝兴至夹金山。”
再次接到命令时,任晓德只吃过两个鸡蛋大小的馒头和一瓶矿泉水,这几乎是地震发生两天以来,任晓德吃的全部东西。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整天只吃了这点东西的“抢通战士”们,一到晚上,肚子就“咕咕”的叫。实在饿的慌,任晓德就用矿泉水充饥。
夜逐渐深,队员们已经累得瘫睡在地上。没有被子,任晓德就捡来一块横幅给他们披上,自己却抱着手靠着被飞石砸烂的微型车守着几个同事。“这个老者都50多了,还这么经得累,这么经得饿,实在是佩服。”这是任晓德的同事,张明康见到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一直到进入震区的第三天中午,后方的支援部队送来了足够的口粮,任晓德一把抓过一袋沙琪玛,狼吞虎咽地一口气连吞4个,再猛灌了大半瓶矿泉水。“好久没吃得这么饱了。”
高负荷的工作强度让原本就年事已高的任晓德,显得格外苍老。长时间在抢通现场,他的鼻孔、头发和衣服上都沾满了灰。嗓子因大声指挥抢险已经嘶哑,整个人足足瘦了10多斤。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打趣说:“正好找个机会减肥,不抓住机会实在可惜。”
没有怨言,也没有提要求。就这样,任晓德和他的团队随便啃了点方便食品,又回到了岗位上。
从宝兴县城至灵关,他们与四川路桥、宝兴交通上的人员一一对接,在每一个垮塌点和极易垮塌的地方,都安排了人员和机具。一旦某个点出现次生灾害影响道路通行,立即双向前往进行抢险。这样的安排,为后来各种小范围塌方点的抢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吃不了苦就别当交通人
“老关口塌方断道”、“苏家岩出现飞石”、“小关子1号桥前方塌方”……“老关口塌方量清理完毕”、“目前铜头峡路段通行顺畅”……在震区,任晓德每天要接大量电话,两块手机电池根本不够用,几乎所有的电话都是与工作有关。接险、抢险,如此反复,他带领他的团队用生命冒死打通道路,让孤岛不孤。
看着一辆辆军绿色、一辆辆白色的救援车辆挺进灾区,看着一个个救护车辆运送出被困同胞,阻断的道路变得顺畅,飞石路段正在科学监管,任晓德终于放心按命令撤出灾区。就在离开灾区的前两天,他用洗洁精洗了一次头发,他说,“总不能蓬头垢面的出去见同事和家人吧,不能让他们知道这里面有多辛苦。”
在震区坚守了七天六夜后,任晓德回到单位进行简单汇报,回到家里与亲人匆匆见上一面之后,他又再次踏上了保通生命通道的前线。
回忆起这些天身处一线的日子,任晓德白天奔波在抢通道路的各条战线,站在机具的最前端,顶着飞石指挥抢通;晚上回来,还要组织人员和机具,总结经验,协调人员,安排部署第二天的抢通保畅工作。借着灯光打着电筒,他始终忙到凌晨,在等待困乏的队员们入睡后,还要为他们放哨,巡查是否有安全隐患,经常累得坐着或靠着就睡着了。
“都快退休的人了,干嘛还这么拼?”
“保障公路畅通是我的天职,履行职责,义不容辞。要是吃不了这个苦,当初就不会选择做一名交通人。” 任晓德说道。
记者 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