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民生产业两不误搬进新家能致富

栏目:企业    来源:互联网    作者:苏婉蓉    发布时间:2015-08-02 07:33   阅读量:5023   

●宝兴县灵关镇在“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中,共规划设置有10个新区、新村聚居点,涉及重建户3330户。截至目前,第一阶段12栋53户新居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进入外墙风貌装饰阶段,预计工期40天。

●宝兴县灵关镇超过三分之一的家庭通过大理石加工产业致富,进而带动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而今,随着灾后重建的全面启动,这里产业的重建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位于宝兴县灵关镇的赵家坝临时过渡安置点,是目前宝兴最大的临时过渡安置点,共居住有来自灵关镇各村组的521名群众。

4月17日,记者再次踏上前往熊猫老家宝兴的行程,记者眼中的宝兴,展现出不同以往的全新重建景象。

道路旁,一处处新区或新村聚居点拔地而起,绵延数里,交替呈现;园区里,一台台机器发出不竭的轰鸣,忙而不乱、秩序井然;一位位投身灾后重建,在烈日下满是汗水的建设者,信心满满、不懈努力。

新家园

城乡住房展现新颜

宝兴县灵关镇在“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中,共规划设置有10个新区、新村聚居点,涉及重建户3330户。其中,位于灵关镇的中坝新村聚居点,去年7月率先开工建设。截至目前,第一阶段12栋53户新居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进入外墙风貌装饰阶段,预计工期40天。

“新村聚居点内的所有重建住房,都将按照规划原则统一进行装饰,绝对是古色古香的新模样。”中坝新村聚居点风貌装饰施工负责人马朝刚,早已熟悉了规划施工方案。自4月1日正式进场施工以来,他总是第一个到工地,最后一个离开。

临近中午,马朝刚走进位于工地一侧的木工房,工人正忙碌着整修出现故障的机械。“这批木板中夹带有质量不过关的材料,立即联系供应方,补齐不足部分,并告知绝对不允许再出现类似情况。”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马朝刚从堆积如小山的木料中发现了问题。

据介绍,该新村聚居点首批开展外墙装修的住房,除外墙粉刷部分外,装饰部分所需木料共计约200立方米,涉及各类木制部件有12种之多。“所有原料都必须从源头把好质量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重建质量。让新房不仅看上去很美,住进去也很美。”马朝刚说。

此刻,就在位于中坝新村聚居点一侧的空地上,来自成都建工集团四建二公司的测绘人员,正忙碌着架设调试仪器,测量该新村聚居点内中坝幼儿园的施工范围。

“该项工程由上海慈善基金会援建,是此次宝兴灾后重建中新规划的三所幼儿园之一,预计将于5月份正式动工修建。”现场测量负责人张孝君说,幼儿园占地面积约6亩,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采用全框架结构,预计施工工期半年。建成后可为中坝村180多名幼儿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牢固的成长环境。

根据宝兴县灵关片区重建委提供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除中坝村新区聚居点第一阶段53户已进入风貌施工阶段外,灵关镇所有重建新区、新村聚居点均已实现全面动工,工程进展顺利。

新产业

产业重建促进发展

因宝兴县储量丰富的大理石资源,处于宝兴连接外界最前沿的灵关镇,无疑成为了最佳的大理石产业基地。灵关超过三分之一以上的家庭通过大理石加工产业致富,进而带动相关二、三产业的发展。

宝兴县灵关镇小地名为柏椿树,是“宝兴县汉白玉特色工业集中区”重要组成部分的石雕文化产业基地。作为去年全市灾后重建首个时间节点开工的重点项目,这一聚集了多达27家各类石材加工企业的产业基地内,已是热火朝天的重建景象,一间间厂房拔地而起,一台台工程机械穿梭往来,热闹非凡。

按照规划,这一园区将以外形更统一、生产更环保、产品更高端的方式建设发展。“我的公司是最早搬进园区的企业,目前已完成厂房的主体修建。”看着正按照环保要求修建的废浆循环处理系统基础设施,亿隆石材有限公司负责人龙俊义充满信心,因为他的公司将在今年6月底前,率先恢复生产。

龙俊义所说的废浆循环处理系统,是此次宝兴有关大理石产业灾后重建中,基于环保所提出的一项严格要求,所有企业都必须按照这一标准设置,并在验收合格后才能恢复生产。“废浆在经过脱水压缩后,将成为类似砖块的饼状,然后送到灵关的重钙生产企业。”灵关片区重建委办公室副主任王志勇介绍,这一过程不仅能实现废水零排放,更可将提取物用作生产钙粉的重要原料,从而达到“二产做绿色”中对绿色无污染工业的要求。

石材产业走高端无污染路线,这里的的特色农业产业同样也是蓬勃发展。

在位于灵关镇上坝组团的海鑫茶叶有限公司里,走进新建投产的厂房,不见轰鸣的机器,却有一阵阵茶香扑鼻而来。“白天采茶检修机械,晚上连夜生产至天明。”宝兴海鑫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鑫介绍,公司今年计划新拓展的300亩茶园已提上议事日程,能为灵关新增居民提供更多的致富渠道。而且,通往茶叶基地的道路也正在修建中。届时,将按照“开心农场”模式,将游客采茶、体验手工制茶、观摩机茶制作全过程等融入其中,全面开展有机茶叶观光旅游。

新面貌

管理创新全新生活

位于灵关镇的赵家坝临时过渡安置点,是目前宝兴最大的临时过渡安置点,居住有来自灵关镇各村组的521名群众。自去年4月22日起,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就安居于此。

对于目前宝兴最大临时过渡安置点一年来的变化,作为该安置点临时党支部书记,同时又被安置点群众亲切地称呼为“大管家”的姜宪云,有着最为深切的感受。

“安置点一年中最大变化,可总结为人心的变化。”姜宪云说,从地震发生时的惊恐无助、满怀悲伤,到临时党支部成立,带领大家组建起临时大家庭;从震后过渡安置时的一无所有,再到如今衣食无忧、投身重建。人心的变化,也渐渐从不安,转变为乐观向上。

安置点内也随着城乡住房重建节奏的变化,采用了城镇社区化管理模式,以网格化分区域划分方式,将整个安置点划分为5个区域,设置5名区域负责人,专职负责卫生、安全用电、防火,调解邻里纠纷等事务。“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让安置点群众提前感受并适应今后搬进新区或新村聚居点后的生活,实现村民向城镇居民的平稳过渡和转变。”姜宪云说。

走进如今的赵家坝临时过渡安置点,彩钢棚构成的小区内,一条条道路整洁如新,一个个健身器材运转如常,而由临时党支部多方筹措,爱心企业捐赠的公共浴室里,不时走出一个个洗去重建忙碌与疲惫的人。此刻,此地一间间居所外,炊烟中飘来饭菜香味,人们在饭桌前,就着各色菜肴畅谈一天来重建的感受与见闻。

新梦想

搬新家走上致富路

不少在重建中因规划所需而进入城镇规划范围,成为城镇新居民的灵关群众,早已对今后的“搬新家、能致富”有了新梦想,并提前做好了谋划。

家住灵关镇上坝村上坝5组,目前在海鑫茶叶有限公司上班的胡明旭,当前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已工作十年的岗位上,借着公司在重建中愈发壮大的规模,在生产管理这一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早日重建起更加漂亮牢固的新家。

谈及为何会将事业发展和重建新家联系得如此紧密,今年30岁出头的他,道出了心中的一个小秘密。原来,就在今年年初,在一次与同事的交谈中,胡明旭无意间表露出新家重建急缺资金的意思,被恰好路过此地的公司负责人张海鑫得知。“虽然当时就得到公司可考虑给予一定帮助的答案,但我并没有太在意。”不过,就在春节上班后的第一天,惊喜传来:将对公司内所有涉及重建的6名员工,分别提供10万元借款,而胡明旭就是其中一位。

有了这笔资金,今年3月初,胡明旭与其余相邻的几户村民,采用了联合聘请施工队的方式开始重建。“今年年底前,肯定能搬进新家过新年。”胡明旭说。

与胡明旭不同,家住钟灵村的李雪峰有着更大的梦想。

“我的家,就在修建中的钟灵城镇集中安置小区,整个小区建成后可容纳两千多群众,以及从县城分解于此的20多家单位。首批开工修建的是860户倒房户。”站在一栋正在开挖基础的楼房前,李雪峰说出了他的梦想。

这个梦想就在他此时所在的安置区内。原来,因为家中人口较多,重建中,李雪峰及家人在这里分得了三套住房。想着偌大的小区将入驻如此多的居民和单位,去年12月小区开工时,他第一次有了开超市的想法。说干就干,通过多方联系,加上村里和镇里的大力支持,在复核政策允许的范围,他最终将原本分散于小区内的三套房调整到了一起。

“开超市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三套房子挨在一起,正好解决了单户面积不足的问题。”李雪峰说,一楼二楼全部用作超市经营,总面积有720平方米。不仅能解决进入新城镇后的就业生活问题,也能为小区内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功能,可谓一举两得。就在本月初,已领到预核准登记证,供货方也联系到位。手续齐备,只待新家建成。

记者 孙振宇

热搜:产业,致富,民生,产业,致富,民生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民生产业两不误搬进新家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