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北斗卫星助阵降服“脱缰野马”

栏目:企业    来源:互联网    作者:笑笑    发布时间:2015-03-28 09:20   阅读量:13119   

位于宝兴县城后山的冷木沟主沟长3.98公里,流域面积9.44平方公里,沟顶和沟口落差达到2048米,曾经被誉为宝兴县城的“后花园”。但在历经去年“8·18”特大泥石流和今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后,近300万方的物源量时刻威胁着位于下游的宝兴县城。

5月2日,经过前期勘测,被纳入国家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工程的冷木沟特大型泥石流沟监测监控系统工程正式启动。日前,经过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水环地调中心)地灾监测组的不懈努力,该套系统正式投入试运行,为确保宝兴县城、群众的安全再添一份安全屏障。

环环相扣

确保系统全天候全时段安全运行

走进位于宝兴县国土资源局五楼的地质灾害监测控制信息中心,没有想像中体型庞大的精密仪器,没有人来人往的繁忙,一台电脑液晶电脑,一台比普通机箱稍大的服务器,两个液晶显示屏就是这里的全部。

“可别小看了这套‘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他可集成了当前国内最为先进的科研技术。”从最初的勘察设计到工程的展开,始终全程参与的宝兴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罗小佳早已将这台系统的构成熟记于心。“在这里,监控人员可对监测视屏及数据进行查阅分析和动态监测,并在泥石流来临时提前发出预警。”

罗小佳所说的科研技术,主要来源于水环地调中心“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和地调项目的最新科研成果。主要包括有激光夜视监控、北斗综合监测(包括雨量、地声和泥水位)、独立北斗雨量监测、泥石流监测无线预警、IPstar宽带卫星视屏传输、地震灾害监测信息平台等多套系统。

以其中的地质灾害多参数采集服务系统为例,这套系统主要监测雨量和泥水位变化,采用了光缆传输和卫星传输两种模式,一旦发生泥石流,该套系统将以每10分钟/次的速度将数据信息、视屏传输回指挥中心。即使光缆、电力供应因地质灾害影响中断,该套系统也可依靠自身携带的蓄电设备和通讯设备,通过卫星数据传输方式继续工作48小时以上。

除了有最为先进的技术,该套系统对于细节的处理也有着独到之处。“每个摄像头不仅全部配备了雨刷,而且还同时具备夜视红外、光圈调节、变焦、聚焦等功能。”罗小佳介绍,暴雨中视屏镜头极易被雨水覆盖,导致画面模糊,而原本不起眼的雨刷则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时刻确保后方中心画面的清晰度。而一旦发生泥石流险情,这套由地声综合监测、泥水位、激光夜视监控、雨量计等多个分系统组成的监测系统,可为沟口群众赢得10分钟的安全转移时间。

软硬兼施

新增三道水泥拦阻坝

有了各项先进的技术,如何根据不同设备的特点进行科学布置,也成为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最大限度发挥“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功能的关键所在。

“每个监测点设置什么设备,都将经过非常严格而严谨的论证。”罗小佳说,如雨量监测仪,宝兴地处山区且地形落差较大,降雨也将呈现出不同海拔降雨量差异巨大的特点。因此在设置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沟顶、沟中、沟口分别设置的一台的方式,以确保实时、准确的掌握雨量变化,为监测预警提供更加详实的参考信息。

与此同时,在冷木沟内,为减缓泥石流速度和危害性设置的配套硬件防护设施也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自5月初以来,来自四川省地矿局的909施工队已在这里连续奋战了20多天。“此次新增的水泥拦阻坝将有三道,可拦截6万多方泥石流,为下游的安全疏散多争取一些时间。”负责现场施工的柯强说。

柯强介绍,在去年宝兴“8·18”冷木沟特大泥石流中,修建于冷木沟中游的两条水泥拦阻坝发挥了关键作用,成功拦截了数万方泥石流,但这两条安全防线也因此次泥石流被全部填满,失去了应有的防护作用。因此,能否赶在今年主汛期前建成新的水泥拦阻坝,不仅关系到整个监测、防控系统的成败,更是直接关系到宝兴县城的安全。

据了解,为达到最好拦阻效果,新增的三条水泥拦阻坝分别设置于子沟、中游、沟口等不同位置,以达到逐段有效减缓和拦截的作用。同时,由于施工时间距主汛期只有不到2个月,为尽快完成该项工程,四川地矿局共计投入了150余人和18台工程机械,在天气条件允许下采取同步、全时段不间断作业。“我们将力争在6月30日前完成该项应急工程建设。”柯强说。

记者 孙振宇

热搜:卫星,野马,卫星,野马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北斗卫星助阵降服“脱缰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