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重建政策好带来真幸福

栏目:消费    来源:互联网    作者:谷小金    发布时间:2015-08-02 10:09   阅读量:9105   

王强正在擦拭自家货车,身后就是震后重建的新家

2014年12月31日、2015年12月31日,这是两个让所有在震后经历家园重建的人们,值得铭记的日子。在这两个日子里,按照灾后重建确定的时间节点,我市农房重建、城房重建全面完成。

历经春夏秋冬,当进入又一个春天,越来越多的群众已安住其中。

这其中,就有来自宝兴县陇东镇苏村一组自建点的李云、张天权、王强3家人。作为宝兴县农房重建中最早完成重建、搬进新家的自建点重建户,从2013年12月底至今,他们已和家人在新家中过了3个春节。

如今,当春风再次吹拂大地,搬进新家的这些日子里,他们又是过着怎样的新生活呢?

勤劳双手带来幸福生活

与其他两家自建户一样,李云的家也位于正建设中的宝康路旁,两楼一底300多平方米的小楼显得格外醒目。

4月25日这一天,李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出车,而在家中帮妻子做一些农忙前的准备工作。因为家中的4亩多地马上就要点玉米种子了,加上家里栽种的几亩枇杷,李云在家休息的日子也过得非常充实。

而平日白天不在家的时间,李云大多都开着自家大货车,为灵关的石材企业运输各色石材或板材。“灾后重建至今,灵关石材工业园区内的企业,生意也渐渐比以往好上许多。”李云说,得力于宝兴石材产业的振兴,他现在每个月除去油费、车辆维修等费用,也能有5000多元的收入。

这边家中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另一边,家中一双女儿的表现也让李云和妻子感到很是欣慰。

就在去年,自新家重建后就在成都务工的大女儿,带着爱人在新家摆上了“九大碗”,举办了隆重的婚礼。眼瞅着膝前敬茶的儿女那一刻,是夫妇俩震后感觉最为幸福的时刻。而家中小女儿,目前正在雅安中心城区读书,已读高二,成绩还不错,将在明年参加高考。

忙碌之余,喝上一口宝兴灵关产的绿茶,李云拿上一块抹布来到新家前的台坎下,仔细打理着货车驾驶室的卫生。只是少许时间,一块块挡风玻璃已在他擦拭下变得更为透亮。而也就在距货车不远处,一辆停放于路边的轿车,同样属于勤劳的李云夫妇。

“地震前砖木结构,地震后寄居帐篷,重建后新家新楼。”

说起震后这些年的变化,李云自是心生感慨。在他看来,如今这日子越往后走越有盼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安享晚年感觉幸福实在

与李云家一墙之隔的,即为同一自建点的重建户王强家。

临近午饭时分,王强的母亲开始为在地里忙碌的儿媳准备午饭。午饭很简单,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碗中的蔬菜也是自家地里产的。

“儿媳妇可能干了!”王强的母亲说,她的儿子在灵关镇一家汉白玉雕塑企业上班10多年,是一名雕塑师,因为手艺精湛,每个月收入颇丰,但缺点就是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为此,儿媳在家中独自一人承担起了10多亩地的农活。“这不,才1年多时间,家里建房所借的贷款,已还了不少。”

通过电话,记者联系到了正在灵关工厂里上班的王强,自从他所在的企业搬进新园区,生意比以前好上许多。为此,他每天在工厂里的时间也比往常更多,时常需要加班。

对于家人的生活,王强有着自己的打算:争取两年内把贷款还清,并趁着陇东镇发展特色产业的好势头,准备栽种经济效益更好的枇杷。

“多亏党的重建政策好,不仅让我一家人早早搬进了新家,还让我通过务工和产业的发展,过上更加殷实的生活,母亲也安享晚年,冲着这点,我们没理由不把好日子过得更好。”王强说。

与王强家相邻的,则是同样跑着石材运输的张天权的家。这一天,他正好在外跑运输,只有其岳父岳母在家中。“我家的房子,是这个自建点最早完工的,时间应该在震后的9月份。”张天权的岳父回忆道。

如今,距离张天权搬进新家已有些时日了,一家人也在新房子里过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和睦日子。临别时分,张天权的妻子说:“这样的日子,才是新家应有的新模样,才无愧党和政府关心关怀,无愧社会各界的爱心。”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孙振宇

热搜:政策,政策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重建政策好带来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