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四川石渠18名工作人员“骑马+步行”调研走访藏族牧民

栏目:资讯    来源:中华网    作者:李陈默    发布时间:2017-09-04 10:56   阅读量:17383   

中新网成都9月1日电(刘忠俊 刁海瀚)8月下旬,海拔4600米的四川藏区石渠县,由政府办、民政局、畜牧局、农林局抽调的18名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组,以“骑马+步行”方式,深入享有世界最美湿地之称的巴颜喀拉山南麓、长沙贡玛乡远牧点,开展湿地考察、环保督查、调研和慰问藏族牧民等工作。

据了解,石渠县长沙贡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三江源腹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总面积6698平方公里,属高寒沼泽湿地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拥有星罗棋布的高原湖泊、众多水草丰腴的湿地及多种珍稀动植物,是雅砻江和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地,区内大面积的高山草甸和高寒湿地对于保护高山草甸生态系统和稳定长江、黄河水源都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区内未建公路,地广人稀,居住在这里的牧民长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加之区域内河流湖泊纵横、高山沼泽众多地形十分复杂,使进入这片区域的难度极大。”长沙贡玛乡党委书记青美多吉称,要深入这片区域只能靠步行和骑马,按每天行进40公里算,走访慰问9个行政村和湿地生态保护调研需10天左右时间。

四川石渠18名工作人员“骑马+步行”调研走访藏族牧民

测量海拔。 刁海瀚 摄

“深入草原腹地,一方面是让居住在‘天边’的牧民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另一方面也想实地调研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了解湿地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石渠县委书记袁明光表示,为了此次行程取得实效,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准备。

骑马与步行下乡开展工作,对八、九十年代在石渠工作的人来说并不陌生,然而对2000年后参加工作的干部来说,因交通的发展,骑马下乡进村不常见。特别是还要克服高原缺氧、气候多变及饮食等问题,这无疑是对大家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我一定能坚持下来,大家绝对不会掉链子。”石渠县县长罗林称。

四川石渠18名工作人员“骑马+步行”调研走访藏族牧民

路途中穿越河流一名队员突然摔下马。 刁海瀚 摄

8月17日,下队员们陆续到达政府办公区汇合。“你们这些小年轻,不赶快学会骑马,小心狼和熊把你们刁走哦。”一些老同志们笑着称。为了保证骑马安全,老同志们现场为年轻人办起了骑马培训班开始了“马上培训”。“上马要从马的左边上,踩马镫的时候用脚掌前三分之一处,以免摔下被马拖行,双手抓紧缰绳,拉缰绳的左边或右边可以控制马左、右转,向后拉缰绳可以让马停下....。.”有着多年马背经验的文广局干部根呷和几名老同志耐心地给大家讲解骑马术。“在石渠工作了这么多年,第一次感觉到扎溪卡草原的辽阔,男儿一生应当至少有过一次骑马逛草原的经历。”石渠县公安局民警丹增称。

夏末初秋的石渠草原,夜幕总是姗姗来迟,众人挤在一狭小的帐篷你讨论着工作、生活,晚上20时后天逐渐暗了下来,由于帐篷太小没法住下所有人,大家就与星空相伴“露营”。

四川石渠18名工作人员“骑马+步行”调研走访藏族牧民

工作组路遇藏系绵羊。 刁海瀚 摄

经过艰难的骑行,工作组一行人到达哈忒嘎玛,不远处的帐篷前藏族同胞们挥着洁白的哈达,高喊着“嘎塔”!(幸苦了!),迎接工作组的到来。

见到牧民们后,工作人员首先送上了《慰问天边牧民的一封信》,并用藏语朗读。“你们虽居住在天边,但党和政府从未忘记你们,是你们的默默守护和奉献,让这片世界最美湿地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带着最真挚的情谊来到这里,向你们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温暖的问候,希望你们用最勤劳的双手共建‘生态、文化、幸福’石渠。”石渠县人民政府县长罗林称。随后,工作组还向牧民们分发了唐卡、棉被等慰问品和慰问金。

四川石渠18名工作人员“骑马+步行”调研走访藏族牧民

路途中见到的藏野驴。 刁海瀚 摄

行进路途中,大家见到了藏野驴。抵达河多玛工作组队员们的疲惫被牧民们的热情一扫而空。休息期间,民政局措呷写起了走访记录,畜牧局陈建国开始整理专用设备记录的山川河流经、纬、海拔,农林局的松吉忙于整理环境调研资料....。.大家各司其职。

“藏野驴345头、高山兀12只、胡兀鹫9只、大鵟6个、金雕4只、白尾海雕6只、藏原羚270头、玉带海雕3只、黑颈鹤8只......,工作这么久,好多动物的名字听都没听过,这些都是珍稀保护动物吧?”丹真达吉一边看松吉的记录一边惊讶地说道。

四川石渠18名工作人员“骑马+步行”调研走访藏族牧民

工作组骑马穿越河流。 刁海瀚 摄

行进路途中,队员邓丹不慎从马上跌下,脚被马镫缠住,人被受惊的马拖行数米险象环生,所幸在众人追逐的过程中,马镫绳被拖断,人无大碍。经过1个小时的马行,工作组到达查日康多门,慰问村民后,工作组再行3个多小时,来到了达俄曲河。“路上听向导说这条河水深、水流急,看这样子还真不是吹的。”民警根呷说,目测这条和至少有15至20米宽,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大家一手抓紧缰绳,一手抓紧马鞍,务必保持身体平衡,紧跟向导排成一列纵队过河。”县长罗林边吆喝边与向导驱马渡河。刚入河就已淹没马腿,队员四郎丹增提醒大家,不要紧盯河水,容易产生眩晕感。马深一脚浅一脚的在河中前行,岸上的队员们都绷紧了神经,大家都为先期渡河的人员捏了一把汗。

四川石渠18名工作人员“骑马+步行”调研走访藏族牧民

湿地美景。 刁海瀚 摄

突然,草原上传来震耳欲聋的马蹄声,远处村民手捧着洁白的哈达迎接工作组的到来。“最后3个村的慰问走访完后,长沙贡玛乡9个村的走访调查工作就算告一段落了。对面就是青海玛多县了,明天我们再用一天时间深入湿地核心区,完成调研和拍摄任务就算圆满了。”罗林称。

8月23日,宣传文广系统、农林局、2名民警和向导组成的11人小队,继续向湿地核心区挺进。离开营地深入湿地腹地不到3公里,大家就遇到了成片的沼泽,越行至深处沼泽就越多、面积也越大。“美丽的事物似乎往往伴随着危险。”罗林笑着称。经过3个多小时的骑行,大家已翻越了两座大山、一处平地草原、两条河流及难以计数的小溪,便来到了一座更高更陡的大山脚下,大家跟着向导以“之”字行爬坡,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还真不是吹的。最后经5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队员们终于登上了最后一座名为“若龙”山的山顶,到达湿地核心区最佳观望点。

四川石渠18名工作人员“骑马+步行”调研走访藏族牧民

工作组与牧民们。 刁海瀚 摄

若龙山顶海拔5400余米,犹如一条特立独行的巨龙盘坐镇守在湿地核心区的中间位置。眺望湿地,数不清的湖泊像散落在绿毯上的珍珠,云雾缭绕的群山仿佛传说中的仙境,山腰悠闲的白色羊群似是长在地上的云朵,天空中的雄鹰也盘旋着不肯离去。突然云层中透出道道光,把草原湿地照得斑驳陆离,美的令人窒息。队员们纷纷架起三脚架拍照,放飞无人机航拍,拿出手机拍照....。.忙得不亦乐乎。

20时30分左右,大家终于回到营地,所有骑行的队员都在留守队友的搀扶下才翻下马背,艰难回到帐篷里,大家马上又开始对此行的感受以及相关工作进行总结。

四川石渠18名工作人员“骑马+步行”调研走访藏族牧民

牧民们挥着哈达迎接工作组。 刁海瀚 摄

目前,工作组已完成长沙贡玛乡9个村的调研、走访以及湿地考察等工作后,从青海省玛多县乘车经玉树绕行,顺利安全回到了石渠县。(完)

热搜:四川,工作,调研,四川,工作,调研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四川石渠18名工作人员“骑马+步行”调研走访藏族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