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之窗 - 财经信息聚合平台
中国财经之窗

“任性花”还是“巧打理”?

栏目:资讯    来源:互联网    作者:夏冰    发布时间:2017-01-20 10:08   阅读量:8020   

财?调查

■ 本报记者 杨艺华

日前,记者访问了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各窗口纷纷排起了长队。某银行网点的理财经理表示,春节前是银行最为忙碌的时代,这段时代来银行的人归结起来有“四多”:存钱的人多、取款的人多、贷款的人多、买理财产品的人也多。

近一个月以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整体出现出上涨趋向。业内分析师表示,临最近几年末,资金紧张让很多银行推出了高收益的理财来揽储,能够预感跟随银行年末竞争的加重,收益率将会再度冲高。

那么,作为投资者的你,年关奖就要到手啦,是打算“率性花”还是“巧打理”?在2017年如何稳健理财?春节理财产品如何购置?哪些投资误区需求小心?

银保产品成热点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较低,客户的购置积极性不高。相反,我们行与一些保险公司协作的产品,收益率高卖得好。”一家国有银行的理财客户经理告知记者。

记者访问海口几家银行网点,各类银保产品都标注在了大堂的能干地位。在一些银行网点,部分银保产品收益率在5%以上,引得投资者纷纷驻足了解。

某国有银行的一家网点,大堂的宣传栏上贴有一张印有近期各类理财产品出售信息的宣传单,该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大部分在4%以下,但有一行用大大的红字特别显眼地标注着“某某财险”的产品,收益率为4.2%;在其他中小银行营业网点,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如今收益率在3%左右,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在4%以上,部分银保产品最高收益率达5%以上。

记者在访问的过程当中还发现,很多客户经理都放弃了推销银行理财产品,转而推举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并且强调“利息高且保本无风险”,只需在规定的时间内便能够领取本金和利息,并且本金和利息也会在合同中写得很明白。

关于银保产品的优势,很多银行的客户经理表示,该类产品不只收益率高,并且保本。“缘由是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比较低,我普通都主动给投资者介绍保险产品,收益率相比较要高,并且很多投资者自己也偏向于询问和购置银保产品。”某国有大行的理财经理表示。

互联网理财更亲民

面临春节期间,各大互联网理财平台散落的“红包雨”,你心动了吗?作为“最大众、最亲民”的理财方法,互联网平台也推出了专门针对“年关奖”,即一些收益5%以上的理财产品。

“传统的银行类理财产品投资门槛相比较较高,普通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一些收入情形不睬想、刚工作的人面临高投资门槛只能望而生畏了。”某著名电商理财平台负责人表示,互联网理财产品通常门槛低,几百几千元便可投资,只需选的产品好都能有可观的理财收益。

报告分析显示,2016年P2P网贷行业的整体年化收益率在10%左右。如今,这类平台也加大了优惠活动力度。好比针对新用户,有的理财平台注册成功就送理财红包。除此以外,投资者还能够享用双节期间的加息嘉奖。另外,很多互联网理财平台也会趁着春节,向投资者发放各类投资抵用金和加息券等。

该负责人介绍,互联网理财产品最大的特征就是方便,简单操作。投资刻日在国内大多在1-12个月内,流动性好,还可随存随取。而传统理财的投资刻日大都以年为单位,变现能力较差,流动性紧张。假如花消大,闲钱不多,互联网理财产品是最好选择。

在收益、方便、门槛的优势下,部分投资人还是会选择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缘由是互联网理财产品在呆板印象里,老是有些许不安全的元素存在。事实上,“很多互联网理财平台在安全风控方面,堪比银行。”该负责人表示,互联网理财能够作为传统理财产品的有益添加,收益率也相当可观。

三大误区需小心

业内人士以为,2017年通胀率不会太高,资金依然比较宽松,银行理财产品作为稳健的投资渠道仍值得配置。分析师建议,投资前必定要做好资产配置,构建一个最优组合,帮助完成“风险最小情形下达成预期收益的目的”。

普通而言,家庭合理的资产配置比例,即40%资金可购房产,20%资金可做理财产品,20%资产做流动性较好的储蓄产品,剩下的10%资金为自己和家人购置一些重疾和意外的保险产品。

千万别以为了解了这些就能够轻松赚钱了,很多理财新手经常在三大误区“中招”:误区一,实际收益其实不等于预期年化收益;误区二,以为买的是银行理财产品,过后却也许发现是保险;误区三,利用的是部分投资者急于发家的心理,拿高收益吸引投资者进入,却对风险没有充足提示。

作为理财产品销售的第一道风控——风险蒙受力测评也应遭到投资者的珍视。风险蒙受能力评价通常包含客户年纪、财务情况、投资经历、投资目的、收益预期、风险偏好、流动性请求、风险熟悉和风险亏损蒙受水对等。

风险评价本是一道严厉的风控流程,但是,有的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完成销售,主动请求客户屡次进行风险评价测试,以达到能够购置更高风险级别理财产品的客户评级。而投资者在购置代销产品时,很简单在无意间买到了“风险越位”的产品。

业内人士指出,出于营销的目的,很多银行的风险评价测试,基本为走过场,使得风险评价其实不能够起到应有的成效。但作为投资者,应对自己的“风险蒙受能力”有客观的熟悉,只能购置风险评级等于或低于其本身风险蒙受能力评级的理财产品。

热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任性花”还是“巧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