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目:【网络媒体走转改】"五彩绚丽"的铜川 不屈凡的转型路
铜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严维佳向媒体报道团介绍铜川市情。中国经济网记者 于跃摄
铜川市照金镇已建设成为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图为小镇街景。中国经济网记者 于跃摄
“走路打着伞,吃饭捂着碗”,这曾经是陕西省铜川市市民真实的生活写照。现在,在历届市委市政府以再造新铜川的气魄、以勇士断腕的勇气历经20年的转型发展实践下,铜川已建设成为“山青、水净、坡绿、天蓝”的文化旅游名区。
铜川位于陕西省中西部,总面积3882平方千米,人口86万,就全国地级市而言,铜川的体量较小,但历史上的铜川可谓“五彩绚丽”。它是黑灰资源的集合地,青色陶瓷的发源地,红色革命的依据地,金色释教的隆盛地,绿色休闲的养生地,和多彩文化的承载地。
9月26日下午,“网络媒体走转改”重走长征路活动媒体报道团抵达铜川市照金镇,这里是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层革命家领导陕甘边人民展开革命斗争,创立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依据地,为中国革命完成历史性转机做出了庞大奉献。
铜川市照金镇已建设成为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图为小镇街景。中国经济网记者 于跃摄
陕甘边革命依据地照金纪念馆是照金知名景点。中国经济网记者 于跃摄
纵观经济发展历程,铜川在为全省甚至全国“争了志气”的同时,也伤了自己的“元气”。在铜川市情介绍会上,铜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严维佳介绍说,铜川因煤而兴,因矿设市,发展历经转型阵痛,面对过特别艰苦的处境。铜川“一煤独大”的偏重型产业构造单一,由此衍生出的环境浑浊等问题对其可连续发展形成很大困扰。如何消化传统多余产能,培养优良新兴产业,成为摆在铜川眼前的一道困难。
面对深度转型的挑战,铜川选择积极展开实践和摸索。严维佳提到,铜川市委、市政府于1994年规划开发建设了铜川新区,通过20年开发建设,其现已成为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另外,市委市政府着眼于食品、医药、健康、装备制作等产业,规划建设了8大工业园区。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工业园区经济体量现已占到铜川全市经济总量的30%以上。
“宁可削减GDP,不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严维佳强调。最近几年来,铜川保持以改良环境质量为核心,陆续强化环境综合管理,并利用本地的文化影响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等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在转型发展上获得了阶段性成效。据了解,2015年,铜川市旅游总收入达到65.61亿元,是1995年收入的35倍。
照金纪念馆门前耸立着创立陕甘边革命依据地的主方法导人的泥像。中国经济网记者 于跃摄
同时,铜川也非常重视提高大众生活质量,令人民切实享用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通过城乡住户增收、环境浑浊管理等民生工程,处理人民大众最关怀的切实好处问题。铜川市在全省率先实行沉陷滑塌区住户整体搬家和棚户区改造工程,累计建成保证房6.2万套共425万平方米,城镇住户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77平方米,位居陕西省第三。
严维佳表示,铜川20年的转型之路虽极不屈凡,但也留下了大批宝贵经历,铜川人民定会通过不懈尽力,在“十三五”期间完成“转型铜川、美丽铜川、健康铜川、充裕铜川”的幸福目的。